|
|
|
|
2020-06-02 第08版:八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一个“猪宝宝”脱贫9个村 |
|
作者:
■余欢李昌焯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630 |
|
|
|
|
|
|
贵州思府农牧有限公司以当地资源为基础,用科技技术创业养猪,把有效投资与扶贫项目相结合,为岑巩切实保障全县肉食品有效供应、价格基本稳定,加快生猪恢复生产增加了砝码,带动了农民在家门口上班,实现脱贫增收,为周边9个贫困村栽下了一棵“摇钱树”,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内生动力 “我是铜仁市大龙镇的,郑总喂的这个猪在市场上很好卖。我经常到这里来拉,今天又到这里来拉了30头猪,我一般两三天要来拉一车。”近日,客户姚登明一边装猪,一边高兴地说。 姚登明口中的“郑总”是贵州思府农牧有限公司负责人郑培坤,他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系兽医硕士,国家执业助理兽医师。2012年,郑培坤放弃高薪返乡发展生猪养殖,成为家喻户晓的“研究生猪倌”,为大有镇的产业腾飞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6年9月,郑培坤牵头成立贵州思府农牧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生猪养殖,饲料加工和技术服务等。同年积极参加岑巩县“千企帮千村”活动,在大有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下,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实现大有镇“万、千、百、十、一”工程,与茂隆村、凉水井村、木召村、长溪村、汤江溪村、中洞村、和平村等9个贫困村达成一揽子帮扶计划。 “我个人出资400万元,各村党建联社出资50万元,共计500万元,银行融资500万元,政府投入‘三通一平’资金230余万元,电子科技大学定向帮扶资金80余万元,累计投入1800余万元。”郑培坤说,“融资水”汇集了多方力量,多管齐下滋养公司大力发展。 目前,贵州思府农牧有限公司一二期建设面积达7600平方米,实现年产生猪9000余头,年产值3000余万元,年利润达300余万元。 据悉,2019年,贵州思府农牧有限公司实现9个贫困村的“脱壳”和异地产业帮扶脱贫,实现累计分红360余万元,覆盖450余户1270余人。 “能让家乡人过得更好,我的付出就是值得的。”郑培坤说,以百姓增收为目标,优化利益联结,让百姓致富在“链”上。 生猪产业是关乎我国民生的重要产业。贵州省委、省政府将生猪产业单列为全省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一手抓生猪生产恢复、一手抓非洲猪瘟防控,确保实现今年年底恢复常年水平的目标。 根据实际,今年,岑巩县重大动物疫病防制指挥部出台文件,从3月10日开始,春防工作全面铺开,以“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为目标,切实做好全县2020年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官方宣布第一例非洲猪瘟发生以后,我们就提高了警惕,采取积极措施进行防控,提高生物安全等级。”郑培坤说,“加大管控禁区人员和车辆;提升环境消毒的级别;生活用品进行消毒后,才能进到生活区;自动监测到精准管理的‘智慧养猪’……到目前为止,养殖场没有受到非洲猪瘟的侵害。” 截止到今年5月,贵州思府农牧有限公司累计出栏生猪1.6万头,产值5200余万元。郑培坤说,“公司现生猪存栏量包括母猪约为5000头,200斤以上的肥猪为1200头左右,每个月稳供生猪800头左右。” “现在,贵州思府农牧有限公司在加班加点、紧抓防控的同时,积极扩大产能,力保8月投入生产,年底前能够出栏。”郑培坤说。 “我们争取在2020年底,扩建厂房4200平方米,实现年出栏生猪1.2万头。”,郑培坤表示尽量把猪仔投放到当地,供给当地的老百姓,每一户供给两头左右,保证他们过年有年猪杀。 据了解,贵州思府农牧有限公司以当地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产销对路,化压力为动力,用科技技术创业养猪,把有效投资与扶贫项目相结合,为岑巩切实保障全县肉食品有效供应、价格基本稳定,加快生猪恢复生产增加了砝码,带动了农民在家门口上班,实现脱贫增收,为周边9个贫困村栽下了一棵“摇钱树”,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内生动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