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0-05-27 第08版:八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索天科技:加快完善新基建规划明确建设标准和规范 |
|
作者:
■徐志南本报记者俞凤琼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190 |
|
|
|
|
|
|
“传统基建主要集中在铁路、公路、机场等领域,投资大、周期长、短期刺激作用明显,但是投资回报相对慢。以数字型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基建处在起步阶段,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新基建正当时。”福建索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晟说。 成立于2003年的福建索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索天科技”),有行业领先的电子支付系统软硬件研究开发能力,形成完善的一体化服务体系,致力于打造生态出行、智慧交通的生态圈,建立完善的交通服务网络为核心的城市一卡通等金融/非金融领域支付系统的规划、建设,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应用解决方案及完善的技术支持和服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提出加快新基建建设后,公司立足专业优势,投身智慧交通建设。 调整研发方向加快业务升级 林晟告诉记者,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模式的不断进化升级,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时提出“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新基建首次出现在中央层面的会议中。此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等,也多次提出要出台支持政策,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记者了解到,党中央密集部署之下,市场开始热捧,新基建迎来风口。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中旬已有13个省区市发布了2020年新基建相关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其中8个省份公布了计划总投资额共计33.83万亿元。以福建为例,目前,该省正抓紧谋划、推进一批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城市轨道交通、特高压等基建项目。今年在新基建方面的总投资将达5978亿元。 “根据党中央的指导政策,索天科技从2018年开始业务升级,对公司的研发方向做出调整。”林晟表示,原先索天科技的业务主要是为公共交通系统提供交通支付及与支付相关的服务,自国家提出要建设城市交通大脑,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合理调配公共交通资源,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等要求后,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调整公司研发方向,从一家专注于做交通支付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转型为城市智慧交通解决方案的服务商、运营商。 发力智慧交通解决方案 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及创新基础设施。 谈及具体的新基建参与领域,林晟介绍,索天科技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提供切实可行的智慧交通解决方案。目前投入实践的有三类产品:一是布署在前端的可实现多码合一的人脸识别及支付设备,将极大方便人们的出行便利及健康安全防护;二是布署在运营端的交通综合管理平台,对车、人、物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和管理,可极大提升企业的运营水平和盈力能力;三是布署在政府端的公交云大数据分析平台,可帮助政府管理决策部门全方位掌握本地区的公共交通车辆运行状况、人员去向分析、场站运营等情况,为政府合理调整公共交通资源、城市安保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同样具备较强的公共产品特性,但其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林晟说,索天科技十分注重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能力、道德水平、团队精神以及对企业的忠诚度,等等。“企业的人才系统如同金字塔,塔尖固然是闪闪发光,最为引人注目的。但没有塔底,一切便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十分注重关键岗位与后备人才的甄选,以此推动内部人才的培养。” 亟待明确建设标准和规范 “一端连接巨大的投资与需求,一端连接着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新基建不仅有利于对冲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更能寻找到新的增长点,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林晟认为,中国拥有独特的体制优势、产业优势和创新优势,发展新基建前景十分看好。 看好前景的同时,林晟强调,新基建投资必须坚持“市场化投资、产业化发展”的原则,以产业链的角度来审视与考量。否则,再宏伟的基建,再庞大的投资,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新基建绝非一蹴而就,也非政府一己之力可以完成,需要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持续推进。对此,林晟结合自身经历提出意见建议。“索天科技正推动身份证码、健康码、支付码等的多码合一,但身份证码信息不知道要向哪个部门要,相关部门也不敢明确是否可以提供,索天科技的研发工作遭遇到了很大的瓶颈。”为此,林晟呼吁,推动新基建建设,要尽快明确各类建设标准和规范问题。不同于传统基建,新型基础设施承载着海量数据,呈类型多样化、来源多元化等特点,因此,数据交换、数据接口、开放模式、数据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及产权归属等不同环节都亟须一个较为明确、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来作指导。 同时,林晟还结合自身参与的领域,给出了具体的建议。他认为,要实现真正的智慧交通,必须打破信息孤岛。“首先,要建立交通运营数据汇聚共享平台,实现不同交通企业的数据互联互通,如城市公交、轨道交通的信息共享。其次,要实现交管部门的信息共享,如交通运输部门和交警部门的交管数据共享,在两个数据共享基础上建立城市交通大数据平台,通过运营商5G网络的大数据实时传输和各个关键节点的人工智能设备的配合,形成对车、人、物的全方位管控治理,真正为提升人们出行便利、车辆节能降损、公共安全提供强大的支撑。”林晟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