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0-05-15 第06版:六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瑞信报告关注“南向资金”对市场影响 |
|
|
|
|
|
|
【本报北京讯】瑞信亚太区股票研究团队近日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预测,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持续开放,未来国际资本流动将发生长期结构性转型。据悉,这份题为《发挥“南向资金”的效益》的报告,是瑞信关注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影响的系列报告之一。该报告在5月13日闭幕的第七届瑞信中国A股投资峰会上得到重点介绍和讨论。 在全球大多数投资者聚焦投资中国市场的同时,走出中国的资本则可能越发引人关注。报告作者瑞信亚太区量化投资策略主管Will Stephens解释道:“我们认为,随着中国进一步开放资本账户,研究南向交易投资者的趋势能让我们洞察未来有何可期,并创造一个提升香港市场投资超额收益(alpha)的绝佳机会。” 针对这一机遇的规模,Stephens表示,“鉴于中国高达47%的储蓄率,家庭可支配储蓄高达89万亿元人民币(折合约12.6万亿美元);随着资本市场加速开放,中国家庭如何利用储蓄进行投资将成为决定全球资产价格的长期关键问题之一。” 目前,这个近似“量化宽松”规模的资本大体主要局限在中国境内,激发了内地市场的大规模流动性。随着资本管制逐渐放松,资金流出将产生类似的巨大影响。这一趋势的首个试验项目是“沪深港通”,该计划促进了香港和中国内地股市之间的跨境资本流动。Stephens还提到,来自中国内地投资者的南向交易资金流重新激发了香港市场的流动性,现已成为股价的主要边际驱动力。 据了解,南向交易投资者目前持有超过1600亿美元的香港上市股票,且位列他们积极交易个股的最大持仓者之中,这些个股包括许多香港上市的最大规模企业。成交额方面,年初至今南向交易投资者占总成交额的20-25%,创下自2014年后期试点计划启动以来的最高水平。其影响力自试点计划启动以来一直稳步上升。鉴于中国资本相对于香港市场流动性的庞大规模,Stephens预计这一趋势还将继续保持。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