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0-04-17 第07版:七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原料药在国际医疗产业链地位提升 |
医疗业成机构投资首选配置资产 |
|
作者:
■本报记者董潇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227 |
|
|
|
|
|
|
全球疫情加大全球经济一体化不确定性,但国内医药制剂国际化占比低、相反海外对国内原料药依赖程度在强化,医药资产的科技与消费属性再次成为机构投资者配置首选。 原料药海外需求空间增大 自3月1日以来,国外疫情严重,从而影响了印度、意大利等主要原料药出口;但随着国内复产后开始向海外输出原料药,数据显示,3月份原料药板块涨幅约20%,仅次于器械30%涨幅。中央近日宣布中国将加大力度向国际市场供应原料药等产品;3月28日,中国化学制药协会发文也强调做好原料药及中间体供应工作的通知,如对抗生素、糖尿病、抗病毒等。西南证券表示:中期看,原料药价格上行将是必然趋势、原料药在国际医疗产业链地位得到提升。 2020年3月,申万医药指数上涨1.18%,跑赢沪深300指数约7.63个百分点。按流通市值加权计算,2020年3月,医药行业子板块全线上涨,其生物制品涨幅最大(+7.0%),医疗服务涨幅最小(-7.8%)。2020年3月涨幅最大的公司分别为国发股份、天宇股份、精华制药、海特生物和浙江医药。西南证券分析指出,横向看:医药行业PE(TTM)为39倍,在申万一级行业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纵向看:2008年以来医药行业PE(TTM)区间为20-72倍,平均值接近40倍,目前为39倍,仍处于历史中下游,医药估值较为合理。截止到3月底,医药行业相对于全部A股估值溢价率为145%。 国内终末期肾病患者持续提升,透析占据绝对主导治疗地位: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人数逐年增加,我国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持续增长。根据中华医学会肾病学分会统计的数据,截至2017年末,中国终末期肾病患者人数约为290万人,预计2019年末超过300万人。ESRD治疗方式主要有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等方式。由于肾移植受到供体数量的限制且价格昂贵等因素,肾移植治疗仅是少数。血液透析是目前ESRD患者治疗的主要方式,治疗比例远超其他治疗方式。 国内CDMO行业快速成长 在药物的研发外包中,大致可分为两类:医药研发外包(CRO)和医药生产外包(CDMO)。CDMO主要是接受制药公司的委托,提供产品生产时所需要的工艺开发、配方开发等服务。 欧美地区CDMO行业发展成熟,近几年医药外包订单向中国、印度等成本低廉新兴市场转移趋势明显。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2019-2021年国内CDMO行业复合增速近20%,高于海外同期12%的增速。专利药到期后,仿制药上市后价格将大幅降低,无论对原研厂家还是仿制药企业而言,将其外包给CDMO生产降低成本将是行业趋势。预计2020-2021年全球专利药到期的市场规模在170亿美元左右,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670亿美元,预计将带动CDMO行业进一步增长;九洲药业收购诺华苏州原料药工厂就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有力证明。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