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0-03-10
2020-03-10 第06版:六版 【字体】大 |默认 |

山西振东集团:坚实特色扶贫 弘扬光彩精神

作者: ■本报记者雪青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173

    “站在上党盆地,东和村是我的家乡;走出太行山,长治是我的家乡;站在首都,山西是我的家乡;站在国外,祖国就是我的家乡。我一直这样说,也一直这样做。爱我家乡、帮扶家乡、振兴家乡,是我毕生放不下的追求,也是振东义不容辞的责任。”李安平终于把他说过的这句话,发展成了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的价值理念——“与民同富、与家同兴、与国同强”。
    1993年,李安平怀揣“振兴家乡、造福乡亲”之心创立了山西振东集团,在做精做强企业的同时,李安平带领振东集团坚持回馈家乡、回报社会、承担责任。振东集团目前累计捐助已超3亿元,受助人数上万人次,先后荣获“全国扶贫先进单位”“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仅2018年就荣获“中国健康公益之星十大公益企业奖”“扶残助残先进企业”“山西省扶贫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集团还专门成立了“扶贫济困委员会”、扶贫办公室,规定了“三日一金一天使”法定公益日,开创了独具振东特色的慈善模式。
关注民生争当新农村建设排头兵
    努力建设新农村,和谐社会共发展。李安平1998年投资20万元对家乡电网进行全面改造;2004年投资130万元为村里打深井并完成了自来水安装工程,使千户农民解决了祖祖辈辈饮用又苦又涩浅表水的历史问题;2006年投资210万元对家乡大街小巷进行硬化、绿化、美化,投资130万元为家乡建了一所老年活动中心。目前,由振东集团投资200万元的乡卫生院也正在建设中。
    为尽快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从1996年到2003年,李安平先后投资130万元为家乡修建柏油马路。李安平深知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1999年投资120余万元修建了现代化的“振东中学”;2005年又投资100余万元建起了全县最现代化的“安平希望小学”。截至目前振东集团已累计捐赠图书、学习用品达60余万元。
    爱行天下开创振东特色扶贫
    振东集团在李安平他的带领下,专门成立了“扶贫济困委员会”开展各项公益慈善事业,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慈善事业模式。
    设立“敬老日”。从1993年起,振东集团每年腊月23日,就会为家乡和驻地村庄60岁以上老人1100余户送上大米、白面、保暖衣物和春节慰问品,这已成为振东的法定发放日和村民的法定领取日。
    设立“扶贫济困日”。振东集团把每年8月份的最后一个周日定为“扶贫济困日”,旨在帮助因家庭困难而上不起学的大学生,圆他们的求学梦,已举办二十届,这是中国企业的首创,更是以李安平总裁为代表的振东人无私奉献的真实体现!
    设立“冬助日”。每年冬至这一天,振东集团都会召开“冬助日”帮扶大会,旨在帮助那些孤儿、孤寡老人、残疾人和特困家庭,已举办十八届。除此之外,振东管理干部还与一名孤儿结成一帮一扶助对子,进行长期帮扶。
    发起“中华仁爱天使”活动。2006年,李安平在全国发起振东“中华仁爱天使”救助活动。此次活动,由集团出资,对全国医院的特困病人和家庭进行资助,将“振东人”的关爱和医生的真情传递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心中。
    深入精准扶贫做新时代晋商
    以“义利兼顾、以义为先”为核心理念,作为实现产业脱贫的有效途径,振东集团2003年在国家级贫困县——平顺县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并逐步完善形成了“公司+政府+专业合作社+基地”的运行模式。
    攻坚克难,产业扶贫。
    振东集团在40万亩野生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连翘野生抚育工作,从2009年到2016年8年当中,先后抚育20万亩,补植补种5万亩,投资近2000万元,为当地农民年增加收入800万-1000万元。
    为了更好的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开拓市场,促进销售,集团和乡政府对接帮助贫困户建立经济合作社,将个体组合成一个整体,凝心聚力一起发展,优势非常明显。种植推广至今,共建立了274家合作社,累计面积142578亩,覆盖山西省10个市、43个县、129个乡镇、1419个村,直接或间接解决全省42570户、170280个劳动力,大幅提高农民的就业率,带动老百姓脱贫,平均每亩地增收1500元
    目前振东在平顺建立了50.34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和6万平方米的仓储基地。到2017年底,全县种植中药材的户数达到2.8万户,其中贫困户1.1万户,中药材总收入达到2.376亿元,同比增长14.6%,农民人均药材收入1760元,同比增长13.8%。在振东龙头企业的带动和引领下,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平顺县的支柱产业和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主要渠道。2017年5月,国家产业扶贫现场会在振东平顺基地召开。振东中药材产业扶贫模式入选国家扶贫十大案例。
    同时,振东在黎城、壶关、潞城、左权、和顺、中阳、浑源、阳城、广灵等地也都种植了中药材。年人均收入增长980余元,给1.6万农民带来了稳定收入。
    包村联户,精准扶贫。
    为响应党中央“精准扶贫”的战略,振东集团决定把中药材产业和农民的合作模式与精准扶贫相匹配。经过和贫困户、乡村干部的沟通交流,振东集团扶贫办研究决定实行“老总包片、中层包村、责任到人”的模式,即一个老总包一个片、一个中层帮扶一个村,三到五人对接一个国家建档立卡贫困户,并根据职务高低和贫困村的贫困程度确定包村负责人,职务越高承包的贫困村贫困程度越深,承担的扶贫责任也就越大,扶贫难度也越高。
    有的贫困群众之所以贫困,一个重要原因是精神上存在“等、靠、要”思想,要让他们彻底告别贫困,首先得激发他们的志气,做好扶志工作。为此,振东集团设立三人小组深入到乡镇、贫困村,组织召开动员会和座谈会,讲政策、讲脱贫致富的典型案例,把贫困农民自己主动脱贫之志气“扶”起来,增强他们脱贫增收的主观能动性。
    贫困与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和技能知识缺乏有很大关联,“扶志”之外还要“扶智”。2017年振东集团开展培训共计111场,内容主要是种植政策宣传、种植技术等,涉及农户6000余人。另外振东从2014年起还承担着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项目,目前培训人数达1000余人。
    吸收劳力,就业扶贫。
    振东集团在平顺县的中药材产业已经形成了种植、科研、加工、仓储、物流、销售一体化全链条,为当地广大贫困户创造了良好的就业机会。集团在招聘、雇工、包工、劳务等方面,尽可能吸收平顺县贫困家庭的劳动力。近几年,长期和季节性用工500人次,工资收入达到600万元。例如,集团在青羊镇车厢沟种子种苗繁育和科学试验基地,租用土地1200亩,惠及农户860户,其中贫困户240户,400余亩,这些地每亩每年地租750元,土地流转年可增加收入90万元,贫困户每年稳定增加土地流转收入1200元。在这些土地上种植、田间管理、采收、运输直接转移当地富余劳动力220人,其中贫困人口180人,每人每天50-70元,每年40天左右用工计算,可帮助贫困群众人均增收2500元。当地农户自主种植中药材,使农户从传统玉米种植的每年每亩收入500元,提高为每亩收入2000元。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基地雇工、自主种植三项收入合计比原先单纯种植玉米年增收5000元以上,增收效果十分明显。
    银企联动,金融扶贫。
    2017年,振东平顺基地积极响应山西省政府的安排,和平顺农商行等部门密切配合,为贫困户发放小额信贷,通过资产受益,联合扶贫。振东集团接受贫困户小额信贷600户3000万元,贷期三年,每年6%的资产分红。2017年11月24日,在振东平顺基地隆重举行了资产收益现场分红大会,按协议给600户贫困户每户3000元分红,共计180万元,兑现了“振东”的承诺。振东以“名以清修,利以义制,绩以勤勉,汇通天下”的理念,赋予了晋商精神新的内涵。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