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0-03-05 第07版:七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疫情之后,我们还是最美的风景” |
|
作者:
■本报记者史晓芳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853 |
|
|
|
|
|
|
“经历了凛冬而依然挺立的企业和企业家将会走得更好、更强健。这是未来一定会发生的中国新奇迹。” ——吉小冬 “2020年新春伊始,新冠肺炎的突如其来,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企业和企业家。我们愿与全联旅游业商会全体会员和广大业界同仁就疫情对旅游行业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做出思考和交流。” 近日,全联旅游业商会会长吉小冬发出了致全体会员、业界同仁的一封信。 吉小冬认为,我们总是忙于发展,但这次疫情能够让我们停下来去深入思考。“我们在自然界中繁衍、生存、获得、失去、然后思考,最后懂得敬畏……这次的疫情,会让我们深刻地牢记‘自然与人类和谐’发展的社会共识。作为旅游从业者,我们肩负着和谐发展的使命,也有责任为社会打造一个健康绿色、和平共处、和谐发展的旅游环境。” 吉小冬在信中说,对于文旅产业来说,因为受到疫情影响,大家都会有压力,所以2020年目标变得很纯粹——活下去。“企业能活下去,员工才能有就业;企业活下去,才会有社会稳定。因此,对多数中小文旅企业来说,他们现在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就是活下去。” 面对疫情之下的2020年,文旅行业将面临着消费需求的机遇与投资风险的不断加大、新景区不断诞生和老旧景区效益下滑、网红景区供不应求与同质化景区供大于求等方面的机遇和风险。吉小冬表示,随着消费者需求行为由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的升级转变以及碎片化、网红化时代的消费特征日趋明显,非名胜资源型传统观光类景区的生存竞争压力将逐渐加大。“此次疫情的突发,会大大加速优胜劣汰,必定形成——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间转型挣扎、进入淘汰序列的三层级企业格局。”吉小冬在信中说。 疫情突发,让宅在家里的居民消费心理对未来旅游的方式产生改变。“因此旅游企业必须加速从观光到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等自然和谐的方向转变,尤其是疫情过后,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城镇居民对自然生态的向往,以乡村和自然风光为载体的休闲微度假旅游方式会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我们知道,旅游恢复需要有个缓冲期,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为消费者构建一个自然健康、隐秘真实、洗涤心灵的远方。”吉小冬写道。 “这期间我们应该怎么做?对企业家们来说,最为重要的是拒绝悲观主义。”吉小冬认为,虽有千变万化,但我国14亿人的消费需求是刚性的。危机时期也如同处在大机会时代,应该是节流、重塑企业文化、重新定位旅游产品、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内部员工业务培训的好时机。 吉小冬和全联旅游业商会发现,疫情下的高需求行业全部都是线上业务,例如在线教育、知识付费、直播消费等等,“所以在暂停营业期间线上营销宣传不能停,加强与用户沟通,抓住线上线下融合的趋势,利用短视频、微信公众号、微博、小红书、马蜂窝等持续性地做内容输出,在营销上做好策略和人才搭建,做旅游要更加注重和依赖这样的营销宣传方式,当然这也是我们正在做的。” 作为行业组织,全联旅游业商会更要承担社会责任,要充分发挥行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我们商会在第一时间成立了疫情应对紧急指挥部,有序组织开展了各方面应对工作。”吉小冬在信中表示,全联旅游业商会于1月31日向国家文化旅游部和全国工商联提交了《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文旅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全联旅游业商会党支部、指挥部发出了《关于支援武汉并合力做好新冠肺炎抗击工作的通知》,从宣传国家政策到组织各旅游企业学习抗疫知识,与人民网文旅频道共同为行业助力;稳定企业情绪,协调金融机构,成立帮扶产业基金,与抖音开展免费在线旅游培训课程;对切实有困难的企业进行一对一帮扶,比如帮助西藏企业解决贷款延期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联旅游业商会组织的企业捐款捐物已达2.7亿元。 “最后我想说,企业的灵魂永远是企业家自己。企业什么情况自己最清楚,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真正创新者、创造者主要是企业和企业家,并不是管理顾问、咨询专家。疫情终将过去,生活还会继续,企业的经营是长期的。”吉小冬提醒说,希望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中国的企业家群体有一次根本性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的蜕变,“尤其是精神的蜕变,应该回到传统的勤勉与节俭,弃绝懈怠与奢华,弃绝机会主义。”吉小冬还希望一批有使命元素的中国企业实现从理念到制度到人才、从技术到产品到市场的全面升华。 “经历了凛冬而依然挺立的企业和企业家将会走得更好、更强健。这是未来一定会发生的中国新奇迹。”吉小冬在信中肯定地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