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0-03-05
2020-03-05 第01版:一版 【字体】大 |默认 |

美联储降息或带动新一轮全球紧急降息潮

作者: ■本报记者郭钇杉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354

    北京时间3月3日晚间,美联储紧急宣布降息50个基点,联邦基金目标利率降至1.00%-1.25%,同时超额准备金利率(IORE)下调50个基点至1.1%。这是美联储自2008年以来的最大幅度降息,以此对抗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经济影响。
    为缓解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北京时间3月3日,各国央行已经行动起来。澳大利亚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0.50%,创澳大利亚利率新低,打响了全球央行为抗击疫情而降息的“第一枪”。紧随其后的马来西亚央行在当天亦宣布将隔夜政策利率(OPR)降低25个基点至2.50%。此外,日本央行也表示,拟在计划外回购操作中购买5000亿日元日本国债,必要时还将采取更多经济措施;泰国也宣布将在经济领域采取紧急措施应对疫情。
    由此来看,适时适度降息或成为全球主要央行的普遍选择。
    华泰证券宏观研究团队研报表示,美联储降息幅度和时间点略超出预期。目前疫情已带来全球性风险,主要央行政策可能存在协同性。美联储是全球流动性总闸口,美联储降息有望带动全球跟随降息,酝酿为应对疫情的新一轮普遍宽松;各国可能跟随降息,一是出于维持利差、维护金融市场和汇率稳定的考虑,二是美联储对疫情影响经济的判断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他国央行的预期,促使政策协同。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有鑫分析称,尽管低利率乃至负利率具有长期负面效应,不是万能灵药,但在短期内是一种维稳选择,也是与财政、公共卫生等政策的配合措施。当然,经历一轮非常规操作,当前全球货币政策空间已然有限,例如欧洲央行政策利率已深陷历史最低水平-0.5%,未来货币政策走向还要取决于疫情演进及控制情况。
    新冠肺炎疫情增大了经济下行压力和幅度,未来中国会跟随降息吗?
    “外部约束减弱,中国货币政策或将由稳健进入宽松。”王有鑫分析认为,从国内来说,经济增长压力加大,PMI指数降至历史低点,在国外纷纷降息背景下,外部约束减弱,不需过多考虑汇率贬值和跨境资本流动的问题,货币政策操作重心可更多关注国内经济增长。从国际来说,面对全球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全球各国央行携手应对,合力承担国际责任,稳定全球金融市场。从时点来看,3月可考虑先行降准,4月进一步降息。受停工停产影响,当前国内物价指数较高,货币政策并不具备大规模宽松的条件,可以通过加大全面或定向降准力度、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等方式,向市场释放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支持企业复工复产。4月随着市场供给恢复,物价平稳,可考虑进一步采取降息手段,刺激经济增长。
    海通证券认为,美联储意外降息,中美10年国债利差重新扩至160个基点以上,也给国内宽松打开空间。预计未来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空间和工具也更充足。总量上,通过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公开市场操作(OMO)及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等释放资金,保持流动性充裕;价格上,通过政策利率和机制改革共同引导LPR进一步下行,甚至不排除调整存款基准利率的可能。
    中国人民银行3月4日对外表示,日前已同财政部、银保监会等部门召开会议,部署下一阶段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要求。会议提出,金融部门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释放LPR改革潜力,降低融资成本,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