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0-02-28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改革亮点频现 61家公司备战精选层 定增融资达22.21亿 |
新三板“活”起来了 |
|
作者:
■本报记者蒋元锐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976 |
|
|
|
|
|
|
新三板改革按下快捷键。 自去年10月以来,新三板改革政策频出,利好不断。新三板深化改革给中小企业投融资带来诸多活水。一方面,打通企业融资通道,融资环境得到大幅度改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精选层的推出,转板政策的落地,为一直低迷的新三板市场注入强心剂,也让新三板市场终于不再“高冷”。 新三板市场为何市场活力激增?为什么不少企业放弃IPO,舍远求近选择新三板? 新三板再次“活”起来 去年10月,证监会启动全面深化新三板改革,其中设立精选层、建立挂牌公司转板上市机制是重点改革措施,吸引了市场广泛关注。2019年年底前后,中国证监会发布实施修订后的《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全国股转公司陆续配套发布实施《股票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并在精选层挂牌规则》和修订后的《分层管理办法》等新三板改革业务规则。数据显示,截至2月中旬,新三板挂牌公司总计8834家。 政策规则框架基本搭建完毕后,转战精选层成了不少新三板企业的“心事”。诸多企业已经纷纷开始行动,批量申报精选层。 市场活跃度大幅度提升,5年前的新三板市场亦如今日之势。然而,新三板市场火热度大幅度增加,离不开精选层的推出。 1月21日,苏轴股份发布公告称,取得江苏证监局通知确认辅导备案以来,大批新三板企业集中进入公开发行并在精选层挂牌辅导期。 2月以来,进入辅导期的企业数量快速增加,截至2月26日,新三板已有61家公司表达精选层公开发行意愿,其中36家已进入辅导阶段。 此外,还有较多企业宣布了拟申报精选层的计划,部分企业刚刚与券商签署协议,正在冲刺精选层的新三板企业数量已经超过60家。 新三板企业积极踊跃进入精选层,和精选层的政策是分不开的。 精选层的设立无疑是给低迷很久的新三板市场注上强心剂。精选层的推出,是新三板市场分层结构的进一步细化,企业适用差异化监管标准,并且打通了转板上市的通道。 新三板转板开启,让新三板再次成为香饽饽,不少本打算IPO的企业也舍远求近,选择通过精选层登陆到资本市场中来。 流金岁月、佳先股份、红山河、长江文化、方大股份、环宇建科6家企业本来是选择IPO,不少企业已经进入辅导期,依旧公开声明,选择公开发行并在精选层挂牌辅导备案。 对于企业转而选择精选层,银泰证券股转系统业务部总经理张可亮介绍,IPO目前要排队,且需要发审委审核,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相较而言,精选层是只要符合基本条件,通过市场发行的成功与否来决定能否进入,对于企业来说确定性更高,所以很多企业是愿意到精选层的。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理事布娜新告诉记者,新三板全面深改基本业务规则已全部发布落地,深化改革推进的循序渐进,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 精选层本来有望在2020年上半年落地,从业者表示,受疫情影响,券商调研工作将会受到影响,诸多工作不能开展,预计首批精选层企业最快可能在7月份挂牌。 定增市场火热 政策活水源源不断,定增市场也十分热闹。 截至2月18日,2020年2月份新三板实施定增融资20次,融资金额22.21亿元;与2020年1月份达到的25.05亿元融资金额基本持平。 新三板企业自去年8月份以来的定增融资金额不断攀升,虽然今年的1月份和2月份定增次数有所下降,但融资金额均超过20亿元,这为众多挂牌企业在疫情期间带来了难能可贵的流动性。 业内人士表示,定增融资有助于补充挂牌公司发展所需流动资金,以优化企业财务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助力企业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顺利复工复产。 根据全国股转公司数据显示,2019年8月-10月份,新三板定增融资次数分别为35次、37次、40次,定增融资金额分别为6.22亿元、13.5亿元、11.24亿元。而在去年10月25日全面深改启动之后,2019年11月份和12月份的定增融资次数和金额分别达到51次、14.59亿元以及51次、17.26亿元。 从业人士介绍,定增火热也和政策相关。改革后的新三板市场分为三层,本次定增企业多半都是基础层企业,企业为了能在今年分层时顺利升入创新层,实施了不低于1000万元的定增计划。 未来想象空间巨大 近年来,新三板市场也曾逐渐淡出视野。由于出现融资额下降、流动性滞后、申请挂牌公司减少等情况,新三板市场饱受市场质疑,也正因如此,新三板改革势如破竹。 自深化改革以来,新三板做市指数也从去年10月25日以来开启了一波上涨行情,由不足800点一举涨破1000点,截至今年2月25日收报1066.87点。 新三板市场一直是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的重要平台,也是民营经济的重要指向标。世界银行报告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潜在的融资需求达4.4万亿美元,对应的融资缺口达到1.9万亿美元,反映出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远未得到充分满足。 新三板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中服务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重要平台,在提升融资效率、提高直接融资占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业人士介绍,不少新三板挂牌企业已经被A股看重,成为其并购融资标的,新三板挂牌企业不乏诸多科技企业,新三板改革后,将为更多优质中小企业创造更好的机遇与平台。 >>链接 券商积极布局新三板 【记者王宸北京报道】自2019年12月27日新三板深化改革规则推出至今,各券商正在积极布局新三板,以迎接增量业务机会。2月24日,中信建投证券正式上线新三板线上权限开通功能,至此,至少有9家大型券商上线相关功能,这些券商的个人投资者可在线开通新三板交易权限,机构投资者仍需临柜开通相关权限。 记者了解到,目前至少有9家券商上线新三板线上权限开通功能,均为大型券商,分别为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国泰君安证券、海通证券、国信证券、华泰证券、广发证券、申万宏源证券、安信证券。 就客户准入门槛而言,各家券商均以监管最新规定的日均金融资产100万、150万、200万来分层,但对资产具体要求有所不同。比如,国泰君安证券要求个人投资者资产以在线申请开通权限前10个交易日的日均证券资产计算,包括在所有券商开立的账户证券资产及账户内的基金份额、理财产品、贵金属资产等,同时对投资者日内参与集合竞价或做市的次数有要求;中信建投证券要求投资者在公司系统内金融资产不低于相对应的底线要求,且其中至少5个交易日日终金融资产也不得低于上述要求。 新三板线上功能的一个难点是资产认定问题,就实际情况来看,已开通权限的券商操作各不相同,有券商以投资者在公司系统内的金融资产为依据,比如中信建投证券;也有券商以投资者在所有券商的金融资产为依据,或需要投资者线下另行提交材料,比如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证券。 业内专家表示,虽然目前只有少数券商上线了新三板权限开通功能,但所有券商都能临柜开通相关权限,而且线上权限开通也是未来趋势。去年年末新三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出台后,新三板的投资者资产门槛进一步降低,这也意味着,会有大量新增合格投资者符合新三板交易条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