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0-02-17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小贷行业需加大在线服务模式创新 |
|
作者:
■本报记者郭钇杉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478 |
|
|
|
|
|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餐饮、住宿等行业的众多小微企业遭遇了生存危机,而以小微客户、三农企业、个体经营者为主要客群的小贷行业也面临着考验。此次疫情将给小贷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小贷行业如何面对? 在由中国小额信贷联盟在线举办的疫情对小贷行业影响分析研讨会上,小贷机构负责人谈到一些现实问题,如在无法开展新业务的情况下,仍须支付融资所产生的利息与经营支出等,运营压力大;中小微企业、个人受疫情影响,间接影响到小贷行业正常的收放贷流程等;在疫情情况下,收贷工作遇到一定困难,虽然使用了一些线上或人工智能方式,但效果无法与人工处置相比等方面的问题。 根据央行披露的最新数据,小贷公司还面临着公司数量、贷款规模、从业人员“三降”的局面:截至2019年9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7680家,较2018年末减少453家;贷款余额9287.99亿元,而2018年末,该数据为9550.44亿元;从业人员下降至8.31万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承惠指出,本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可能大于2003年SARS疫情。这源于四个方面的原因:现在的服务业占比大幅增长了,而服务业补偿性消费很有限,因此疫情会导致服务业部分从业人员的收入下降或遭到解聘,所以服务业复苏速度会很缓慢;国际局势与国内经济不同于2003年,那时出口需求大,房地产业高速增长,目前我国经济处于下行周期;这次疫情的传染力强,防控压力大;春节期间是消费集中期,疫情发生在这时影响更为明显。 南充美兴和美兴四川小贷总经理何良刚表示,疫情对贷款需求的影响较大,“公司在2月虽然已经开工,但是目前还没有发放任何贷款,更担忧的是不知道何时疫情得到好转”。尽管疫情暴发后已有1500多名客户受到严重冲击,但他对行业发展仍持乐观态度,“只要疫情得到控制,生产得到恢复,我们没有太大问题”。 在多位小贷公司从业人员看来,疫情发生后,小贷公司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凸显,洗牌的速度将加剧。云南省小额贷款协会会长毛雁斌表示,小贷公司作为服务民营企业的角色,在疫情加速对民营企业洗牌的过程当中,同样也较大程度上加剧了对小贷行业的洗牌。这对留下的小贷公司是一种利好,同时也促使小贷行业加速规范和健康发展。他预判,“疫情会加快小贷公司的洗牌速度,有可能过去三年间减少的小贷公司数量,今年一年就可能达到”。 此次疫情加速了互联网经济的渗透,让大众更加接受和习惯在线服务模式,与此同时这也促使了不少新需求的产生。在此情况下,小贷行业也应加大对于在线服务模式的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白澄宇认为,此外,关于金融机构合法合规的代理模式,目前也在研究当中,希望未来可以帮助更多企业衔接起线上与线下业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村金融研究室主任、联盟副理事长孙同全预计此次疫情可能会对农民工影响较大,部分农民工可能更倾向于一段时间内在家乡附近创业就业,而不是到大中型城市务工,这将会使得农村的生产经营性贷款需求有所增加。此外,各类小额信贷机构共享的金融科技服务平台可能产生更广泛的需求,以帮助他们降低成本,当然这也要求对农村的数字金融教育进一步加强。 当下,随着客户下沉,银行越来越重视小微企业,对小贷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面对挑战,小贷行业需要重新思考经营思路和模式。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理事长杜晓山认为,那些真正愿意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的机构,应借此契机顺应时代潮流,合理合规运用金融科技、互联网技术等不断调整与完善自身的业务模式与运营方式,为日后更好地发展做好准备。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