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0-02-14 第01版:一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梅里雪山下葡萄酒飘香 |
|
作者:
■本报记者刘弋瑗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315 |
|
|
|
|
|
|
“今天买了对联,酥油、糕点……”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云岭乡布村村民拉姆开心地告诉中华工商时报记者,今年葡萄收成好、收入高,可以多置办些年货,过个好年。 春节日益临近,在平均海拔约4000米的德钦县,年货市场里洋溢着过年的喜庆气氛,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各族同胞穿梭在摊位间四处“寻宝”。 德钦县是云南省海拔最高、氧气最稀薄、人均预期寿命最短、发展最滞后的深度贫困县和生态限制开发县。当地政府深知只有发展产业,才能实现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才能真切达到脱贫致富的总目标。 20年前,向当地农牧民推广种植葡萄是个不小的挑战。云南省扶贫先进工作者、德钦县委副书记赵志磊回忆道,由于当地农户种植观念比较滞后、不敢尝试新鲜事物、资金自筹能力弱、葡萄栽培技术不够成熟等原因,推广种植困难重重。2001年,兼具经济价值与生态效益的第一批葡萄如期种植。虽然只有120亩,但实现了当地葡萄种植业从无到有的突破,更承载着德钦县农牧民脱贫致富的美好愿望。 随后,德钦县委、县政府决定引入企业的力量,先后与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酩悦轩尼诗香格里拉(德钦)酒业有限公司、云南融生永恒酒庄有限公司等开展合作。从最开始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粗放化经营转变成“公司(酒庄)直接流转土地”模式的精细化经营。政府每亩投入2600元补贴,公司提供种苗及技术指导。此外因种植葡萄第三年才能挂果,政府给予种植农户享受3年补助每亩250元。同时,政府还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以每户不超过3000元的额度鼓励贫困户种植葡萄。 拉姆说:“过去,大家都不敢相信种葡萄能脱贫致富,干部来劝、政府补贴,这样庄稼地里才慢慢插上了‘木棒棒’。”“种葡萄技术要求高、品质要求高,因此种植也更辛苦。”拉姆说。 “德钦县全年降水少,早晚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同时半农半牧的原始生产结构提供了充足的有机肥料,产出的葡萄糖度高、着色深、有机含量高,酿出的葡萄酒闻着有一股特殊的香味,深受消费者喜欢。当地政府还给了我们很多优惠政策,德钦的葡萄酒产业,可谓占上了天时地利人和。”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 截至2019年,德钦县规范种植葡萄面积达13840亩,最高时葡萄产量达5925吨,实现产值3830.7万元,全县葡萄种植户共2778户,户均收入达1.38万元。其中,包括27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葡萄752.32亩,户均实现增收1万元以上。同年4月,云南省政府正式宣布德钦县脱贫摘帽。 “脱贫只是起点,稳定致富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赵志磊对德钦县葡萄产业的未来发展踌躇满志。他说,目前德钦县有适宜葡萄种植地3万亩左右,我们将全面规划德钦县澜沧江流域葡萄酒产业带6个乡镇33个村,依托成熟的旅游资源,逐步把德钦县打造成中国独具特色的“横断山脉高原葡萄酒产区”和“高原葡萄酒酒庄集群”,撬动经济发展,成为百姓增收的支柱产业。 初雪过后,阳光洒在一望无际的葡萄园里,与远处金色的梅里雪山交相辉映。拉姆一边烤火,一边盘算着园里的“木棒棒”,他说“瑞雪兆丰年,明年送儿子上大学的钱不用愁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