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0-01-17
2020-01-17 第08版:八版 【字体】大 |默认 |
解决微血管病变国际医学界重大难题

民企院士吴以岭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作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436
    日前,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领衔团队完成的“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据悉,该奖系年度生命科学领域的唯一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也是年度生命科学领域的最高奖。
    据悉,“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由以岭药业旗下的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为第一完成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河北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共同完成。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编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显示,目前大约有2.9亿心血管病患者,每10秒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
    吴以岭带领科研团队自2005年始,依托两项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从微血管角度阐述它的发病机制和有效治疗途径。微血管病变是全身系统性的病变,是国际医学界的难题,它们不仅在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这些重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也是目前临床疗效难以提高的关键因素。吴以岭院士团队历时十余年,分别从理论、机制、临床三个方面开展研究。
    “围绕微血管病变这样一个国际性难题,结合心、脑、糖这些重大疾病,在中医学术理论上做出了重大的创新。”吴以岭指出,大家都知道经络学说,但是没人知道脉络学说,两个973项目恰恰构建起一个新的理论学说——脉络学说。“脉”中医叫血脉。脉络就是血管的分支,包括了微血管、微循环,把脉络学说构建起来,又提出了脉络学说的核心理论——营卫理论,建立了临床辨证、诊断标准、用药规律,形成了一个系统理论指导临床,特别是指导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的治疗途径。国家973计划专家组评价:“脉络学说营卫理论形成了指导微血管病变性重大疾病防治的新理论,属于中医药学术研究的原创成果。”
    吴以岭说:“围绕着这个创新理论,我们采用既往研究的三个通络治疗心血管病的中成药——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简称为‘通络三宝’,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研究发现它对微血管的保护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也发现它能改善微循环。芪苈强心胶囊是治疗慢性心衰的药物,同样保护微循环。”
    实验证实,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就是治疗临床心脑血管病这些临床重大疾病的关键机制。因为保护了微血管,就改善了心、脑、肾的微循环的组织血流灌注,从而减轻了临床病情。国家973计划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取得中医药治疗微血管病变重大突破”。
    通过该项目研究形成多学科交叉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当选院士一名,院士有效候选人两名,获省部级一等奖四项,著作一等奖一项,出版《脉络论》专著,发表论文240篇,获发明专利19项;创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脉络病专委会和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
    “通络三宝”先后列入中华医学会、国家卫健委等权威指南、共识中,吴以岭主编的教材《络病学》同时在全国26家高校开课,通心络、参松养心、芪苈强心胶囊近3年销售额87亿元人民币,上交税金超过11亿元。
    国家973计划专家组称:本研究“创立了‘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一体化的中医学术创新与转化新模式,中医传统理论创新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产生重大原创成果,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做出了示范。”(司马岩)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