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0-01-08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好差评”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步伐 |
|
作者:
■本报评论员何翠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569 |
|
|
|
|
|
|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诸多新思路,如创新民营企业服务模式,鼓励各级政府编制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并向社会公布,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建立政府失信责任追溯和承担机制等。这些新思路一旦落地,将极大提升政府政务服务,优化地方营商投资环境。特别是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则让民企有了评价政府政务行为的制度途径,而且对政务公开以及政府失信追责机制等等都有参与评价的可能;也使得民企与政府形成真正的良性互动,改变庸政、懒政等现象。 当前政府政务“大众点评”已经拉开序幕。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提出建立政务服务绩效由企业和群众评判的“好差评”制度,要求2020年底前全面建成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体系,建成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好差评”管理体系,各级政务服务机构、各类政务服务平台全部开展“好差评”,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评价对象、服务渠道全覆盖。 建成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好差评”管理体系,政府政务服务将不得不接受“大众点评”并处于公众监督之下。此举无疑将极大地推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进程,切实改进政务营商环境,同时也从外在环境的改善上激发民企投资发展的信心。 近日内蒙古乌海市海南区政务服务线下“好差评”应用程序正式投入运行,政务服务大厅65个实体窗口近80个工位上,均印制了线下“好差评”二维码,服务对象通过微信扫码就能开展“掌上评”,还可通过大厅电子评价机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评价。据报道,山东聊城近日也开始试点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如线上在现有政务服务平台和短信平台新增“短信评议”功能,线下在大厅各办事窗口设置评价器等。 目前“好差评”制度试点评价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行政服务方面,还没有涉及到政务公开等领域。据了解,海南区政务服务中心线下“好差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办事质量等方面,与此同时,将“好差评”结果纳入单位年度目标考核和个人年度考核,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当然政务服务“好差评”管理能不能真正发挥作用,会不会如以往设置的各种评议箱一样流于形式,最后导致评价监督机制沦为虚设。笔者认为,避免政务服务“好差评”流于形式最重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如渠道畅通便于评价、评价体系不搞暗箱操作、评价结果对外公布、公众拥有知情权并有权利监督改进,与此同时,在社会舆论上还是应该给予政府政务优化改进的相对的舆论空间。 笔者认为,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建设,一方面重在细化条款便于落实,另一方面更需要积极拓展政务评价交流机制,让民企或民众对政府政务服务的评价不仅仅停留在好评与差评这一个维度,而应该多维度去评价政府政务服务行为、与政府形成开放的良性互动关系,不断提出好的建议,参与诚信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促进政府制度法规建立的原动力,增强民企等参与制度建设的积极性,让好的新的制度法规不断从民企民众中内生出来。此外,评价制度目前主要围绕政务服务评价展开,那么其他政府事务是否也可以引入评价制度,如政府行政执法、政府信息公开等领域,这将加快政府职能转换的步伐,切实改善营商环境,增强民企信心。 可以设想,如果普遍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就将迎来一个政务服务“大众点评”的时代。笔者认为,一方面应积极鼓励企业与群众对政务服务进行“大众点评”,在社会上逐步形成接受政务服务同时给予好差评的习惯,避免好的制度流于形式,或者成为“一阵风”、难以成为持续的社会监督体系;另一方面,应立足于政府政务行为社会评价监督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从政府政务评价机制的建立,到民众民企参与评价,再到双方互动机制的建立等,把权力关进监督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