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9-12-25
2019-12-25 第06版:六版 【字体】大 |默认 |

粤港澳大湾区积极打造中医药高地

作者: ■本报记者孙永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560

    上个月,广东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全面推动广东省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工作近6年的徐庆锋,对此更是心潮澎拜。“大力推进创新发展,加快中医药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推动岭南中医药走向世界,这是加快建设中医药强省的主攻方向之一。”广东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说。
    大湾区中医药资源厚重
    依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州、深圳、珠海、惠州等珠三角九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
    徐庆锋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内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中医药资源优势明显的区域之一。步入新时代,岭南中医药综合势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广东省有中医院184家,其中三级甲等中医医院34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71家。中医医疗机构床位数5.6万张。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43467人。
    与中医医疗资源相比肩的是中医药产业资源。据统计,广东省规模以上中药生产企业达到170家,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9家,而全省中药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57.1亿元,其中中成药企业销售额达334.3亿元,占全国比重超过11%,位居全国第一。
    中医药科研资源豪不逊色。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已经纳入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中国中医科学院广东分院也已正式挂牌,全省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41个,全省建设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3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76个。
    中医药人才资源更为强大。粤港澳大湾区高等学府林立,汇聚广州中医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药科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形成了开设中医药的高水平大学集群,在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和输出方面,更跻身国内前列。
    进军大亚湾千帆竞发
    打造“中医药高地”,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开足马力。量身打造的系列政策作为先导,更为这一区域的中医药资源优势充分释放出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前,广东省推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发展相关政策法规。近日,粤港澳三地政府主管部门又共同签署《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合作备忘录》,更在推进粤港澳中医药全方位全领域合作。
    2011年4月,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在珠海横琴新区正式奠基,成为《粤澳合作框架协议》的首个落地项目,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发展的重要平台。“目前,中医药产学研合作项目在此已经全面展开。”徐庆锋表示。
    产业方面,占地50万平方米的横琴产业园,目前园区整体建设已初具规模,建立了符合中国内地及欧盟认证标准的GMP中试生产平台,可生产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丸剂(水蜜丸)和搽剂等多种剂型的传统中药产品,最大产能可达到片剂每年3.75亿片,胶囊剂每年1.25亿粒,颗粒剂每年1500万袋。
    全国最大中成药生产企业广药集团与香港大学、粤澳科技产业园、澳门大学签订了战略协议,正式进驻横琴产业园,即将在澳门设立国际总部,构建医药产品研发、商贸流通、健康养生的医疗健康产业完整生态。
    科研方面,广东省中医院于2018年启动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创新中心,列入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项目,而由该院牵头、香港浸会大学和澳门大学等高校参与,共建了中医药防治免疫疾病国际创新基地。
    广东医药大学牵头成立粤港澳医药产业协同创新联盟,吸引了三地近200家产能学研单位参与,国内最大的民营中医医疗连锁机构“和顺堂”与澳门科技大学签约共建“深澳中医药创新研究院”,共建国际认可的中医药检测标准。
    更值得关注的是,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在深圳成功举办,粤港澳三地代表共同启动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项目,并有13个项目签约落地。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横琴产业园累计注册企业147家,其中中医药企业51家、占34.69%,澳门企业36家、占24.49%。通过产业园平台培育的澳门企业共27家,其中中医药企业14家、占51.85%。
“补短板”更待靶向发力
    建设匹配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定位的中医医疗和科研区域中心,建成匹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的高水平中医医院群,打造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构建粤港澳三地共享的中医医疗与预防保健服务体系,这是下一步着力建设大湾区中医药高地的总体目标。
    业界普遍认为,这一总体目标的实现,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除去始终保持勇于改革、锐意进取的精神,按照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建设方针继续推进之外,重点把握和有效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尤为重要与关键。
    一是要形成一个开放型区域协同发展的共同体。自打造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启动以来,中医药各领域的合作项目纷纷落地,呈现了一个良好的开局。“建设大亚湾中医药高地为一盘棋,更要做到强化顶层设计。构建这样一个共同体并在大数据共享下,产学研得以深度融合,资源配置得以全面优化,创新生态得以共同完善,这有利于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与未来发展。”经济学者吴光辉指出。
    二是要用守正创新来指导中医药医疗体系建设。国内首家纯中医治疗医院今年3月在深圳宝安区挂牌,被视为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这一指导思想下的一次生动实践。“回归中医本源,在全国中医药领域打出了‘纯’字。先行先试,这是作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试点区本应担当的使命与肩负的责任。在未来大湾区医疗体系建设中,更应全面贯彻这一指导思想。”保安区委书记姚任强调。
    三是要确立岭南中医药“走出去”战略路径。大湾区有着辐射葡语国家的天然优势,在整合三地资源基础上,确立一个中医药“走出去”战略路径,可将这一优势更大地释放出来。“青蒿素抗疟药服务国际抗疟中,也让很多受援助的国家逐渐认知中医药的独特价值,从这些国家率先切入,从点到面,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素团队负责人宋健平认为。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