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9-11-12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正邦凭着“三张名片”走天下 |
|
作者:
■本报记者傅春荣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766 |
|
|
|
|
|
|
“正邦要变单纯的商品交换为产能转移,直接到国外投资发展,参与国外现代农业建设,一方面增加所在国的就业和税收,另一方面利用国外资源和市场发展农业和农产品,缓解国内资源紧张、市场容量有限,产能过剩等压力。”正邦集团总裁林印孙三年前谋划的“走出去”蓝图——在20个国家创办40个企业,实现在海外再造一个“正邦”——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不得不说,林印孙勾勒的这个蓝图堪称宏伟,经过20多年的发展,正邦集团在国内做得已经是风生水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247位,在全国29个省(市、区)拥有480家分子公司、5万名员工。所以,在海外再造一个“正邦”,林印孙的魄力和信心都令人赞叹。 按照林印孙的蓝图,正邦近几年明确将“走出去,国际化”作为重要战略,加快了海外发展步伐,总投资累计约1.4亿美元。尤其是2016年,在国家农业部门、江西省农业厅、商务厅的精心指导下,正邦实现了饲料、农药、兽药全面“走出去”。据本报记者了解,正邦集团目前已在“一带一路”10个国家拥有15家企业。 在走出去发展时,正邦坚持共享理念,秉持开放态度,与当地发展融为一体,打造命运共同体——对企业,实行合办工厂、技术合作、参股控股、产品代销等投资方式;对农户,发挥组织、引导作用,带动广大农民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正邦在安哥拉、埃及、孟加拉等国发展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他们开打“组合拳”,创办种养加一体化公司,不仅开办饲料厂、养殖场,而且推广“公司+农户”的模式,通过向养殖户提供种苗、赊销饲料、疫情防控、回收产品等关键性服务,促使这些国家的畜禽养殖实现从家庭式向工厂化,从自用性到商品化的根本性改变,大力提升了当地养殖水平,有效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问题。 除了经营模式之外,正邦在融入国际化农业道路上,还抛出了另外两张名片——企业信誉和产业优势。 “诚信经营是亘古不变的商业信条,是国际公认的行为准则。信誉则是企业最闪亮的名片,是我们走遍世界最管用的通行证。”在走出去发展时,正邦严格遵守投资国的法律,履行投资协议,保证当地用工名额,维护员工基本权益,一诺千金、说到做到。 2015年底,正邦在缅甸创办了一个生化公司。为了展现中国企业诚信守法的气派,林印孙拒绝了朋友提出的变通建议,严格按照该国法律,不惜多花半年时间,不惜多交50万元费用,实事求是地申办外资企业。公司注册后,正邦又等待农药办理产品准入登记以后,才正式销售正邦农药,受到缅甸管理部门的高度评价。 正邦在越南创办的兽药公司,曾经承诺:“用户使用正邦产品,一旦发生可疑问题,我们将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理。”2016年10月,有个养猪场打来电话,反映生猪腹泻,喂了药也不见效。当时,正邦的技术员接到电话后立刻赶赴现场,发现这个养猪场使用的根本不是正邦兽药,但技术员没有过多追究,当即诊断猪病,免费提供正邦兽药,并且在现场守候三小时,看到生猪好转后才离开。 一时间,正邦“代人受过、替人消灾”的新闻口口相传,大大扩大了正邦声誉。 说到产业优势,正邦集团无论是饲料、兽药、农药产业,还是养殖、肉食品加工,都具备世界一流水平,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建立了完整的生猪养殖全产业链。近几年,正邦更是致力于研发液态饲料,研发低毒高效农药,根据中药原理研发无抗生素兽药,保证产品符合环保要求,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世界那么大,百里不同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不一样,因此,在“走出去”发展时,正邦重点选择东南亚、非洲国家,重点投资农业,做企业自身擅长的,又把国内外两个市场联动起来,有效地防控了投资风险,形成了较强的竞争能力,实现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企业‘走出去’代表国家实力,在尊重所在国家的文化、法律前提下,要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理念输出去,生产出最优秀的产品,并提供切合实际的商业模式。”林印孙说,绿色发展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保护世界每一个地方的环境,只为当地创造财富,不给当地带来污染,这是企业共同的义务和责任。“我们要尽全力保护那里的青山绿水,保证那里的可持续发展,这既是为正邦,也是为我们国家赢得海外尊敬的必然选择。”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