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9-10-21
2019-10-21 第04版:四版 【字体】大 |默认 |

丹心一片报嘱托

作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7723
    "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那一刻,我热泪盈眶,将信反复读了一遍又一遍。这一年来,虽然在扶贫路上苦累前行,但有总书记的鼓舞和关怀,我心里非常充实,苦也不觉苦,累并快乐着。"回想起一年前的情景,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建敏仍难掩激动之情。
    时光的镜头随着尹建敏的思绪拉回至2018年10月。在由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等共同开展的表彰活动中,100家民营企业获评"全国'万企帮万村'先进民营企业"称号。这100位受到表彰的民营企业家当时联名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封信,既汇报自己参与"万企帮万村"行动的体会,也表达了继续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的决心。
    "看到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踊跃投身脱贫攻坚,帮助众多贫困群众过上了好日子,我非常欣慰……"2018年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万企帮万村"行动中受表彰的民营企业家回信,意蕴丰厚,思想隽永,对民营企业踊跃投身脱贫攻坚予以肯定。同时,总书记在信中明确指出:"民营经济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民营经济的地位作用不容置疑。"他更勉励广大民营企业家"把握时代大势,坚定发展信心,心无旁骛创新创造,踏踏实实办好企业"。
    "我们当时给总书记写信,确实是激动的心情难以抑制,没想到总书记竟然真的给我们回信了。"湖北省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志新,同时还有一个特别的身份--湖北罗田县燕窝湾村第一书记。虽然已经时隔一年多,但去年此刻令他终生难忘的记忆,至今依旧澎湃在心间。
    "对于我们这样新时代的民营企业家来说,总书记的信既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我们唯有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忘初心,'心无旁骛、踏踏实实'地带领企业谋转型、促发展、做贡献,坚定履行社会责任,才能不辜负这个好时代。"传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冠巨告诉记者。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改革开放40多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精准扶贫方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贫困发起总攻。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受总书记回信精神的鼓舞,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投身国家扶贫攻坚主战场。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底,进入"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台账管理的民营企业已达8.81万家,精准帮扶10.27万个村,产业投入753.71亿元,公益投入139.1亿元,安置就业66.15万人,技能培训94.1万人,共带动和惠及116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这看似简单的一个个数字背后,更凝聚着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光彩会以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推动单位,扎实贯彻总书记对"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汪洋同志对"万企帮万村"行动要提质增效的明确要求,全力以赴夯实工作基础、提高帮扶实效、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聚焦解决突出问题的不懈努力。
    我们欣喜地看到,"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正呈现出富有实效的变化:
    --政治站位更高。站在引导民营企业践行共同富裕伟大理想、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政治高度,"万企帮万村"已成为全国工商联脱贫攻坚"一号工程"。
    --工作举措更精准。针对全国60%贫困人口分散在非贫困村,不再强调与贫困村签约结对,而是精准到户到人、因户因人施策,做到精准滴灌、靶向治疗。
    --帮扶路径更多样。从投资项目、安置就业、捐款捐物为主要形式,发展到扶贫车间、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消费扶贫、智力扶贫、互联网扶贫等新模式新业态。
    --利益联结更紧密。2019年上半年,28993家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占帮扶企业总数88122的33%,产业帮扶人数628.4万人,占帮扶人口总数1163万的54%。产业扶贫占比明显提高,帮扶双方利益联结更紧密、帮扶质量更高,帮扶机制更长效。
    --帮扶覆盖更宽广。2019年上半年8.81万家企业共帮扶10.27万个村,是2016年底2.46万个村4.2倍;帮扶1163万贫困人口,是2016年底388万人的3倍。
    --重点目标更聚焦。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光彩会,先后组织中国光彩事业凉山行、怒江行、临夏行、南疆行,精准扶贫西藏行、民营企业南疆行,基本实现"三区三州"全覆盖,共计投资签约合同项目500多个,合同金额3070.76亿元,捐款捐物5.15亿元。
    可以说,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这场最大民生“战役”中,“万企帮万村”已成为民企精准扶贫排头兵、国家脱贫攻坚大品牌。
    信心凝聚最强大合力
    “总书记的回信,是对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高度肯定,让我们更有信心和决心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不断探索农业产业发展的道路。”上海闽龙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郑金龙是一位80后,作为援疆二代,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与新疆结下的不解之缘,讲述了总书记回信对他选择投身产业援疆、精准扶贫的巨大影响。
    2010年,响应中央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的号召,上海闽龙实业有限公司参与上海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注册资金3000万,成立了“新疆闽龙达干果产业有限公司”,是首批落户喀什的上海市重点援疆企业。当时刚刚大学毕业的郑金龙,跟着母亲随上海代表团一起来到新疆。戈壁荒滩上,他跟着父母一起建设现代工厂、打造百果园,组织员工队伍经营生产,一切就这样从零开始。
    9年来,闽龙达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发展模式,通过产业援疆带动当地就业,成为泽普助力脱贫、增进民族团结的模范企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闽龙达把本地人才培养作为主要抓手,通过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民技工,一方面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另一方面带动了产业能级、产品品质的提升,这种双赢的模式在有效扶贫攻坚的基础上,同时推动着企业不断持续发展。
    郑金龙告诉记者,一直以来他都在不断思考,如何更好利用企业和当地资源各自的优势求得共赢。在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的鼓舞下,郑金龙开始独立创设新疆小蜂农业创新发展有限公司,投入1200多万元在喀什莎车县开展巴旦木深加工产业项目。“目前巴旦木油的前期研发、设备定制、产品包装都己完成,开始正式投产,对于未来市场的前景我们充满信心,相信这个项目会对当地脱贫攻坚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同时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听党话、跟党走,将自己的初心和产业扶贫结合起来,这是我的使命,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担当。”郑金龙说,开办一个企业就能带动一个产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更好造福南疆当地群众。“我将尽己所能、不负韶华,燃烧自己的青春与热情,让产业援疆之路走得更坚实。”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不光给了民营企业家百倍信心,也为很多有情怀、有担当的年轻人干事创业鼓足了劲。
    徐志新告诉记者,燕儿谷的高管团队日前迎来了3位毕业于清华和西安交大的80后硕士研究生——马鹏飞、贾小博和张新越,他们放弃了在大城市里央企国企的稳定工作,来到大别山的贫困乡村,来到燕儿谷,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打造乡村振兴标杆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
    “这三位年轻人曾跟我说,受良好的教育不是为了就业,而是为了能改变世界。改变多少事,改变多少人,才是人生最大的意义。”徐志新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不但增强了这些年轻人对民营经济、对乡村发展的信心,同时也唤起了他们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更传递到了受助贫困地区群众的心里,燃起了他们对过好日子的渴望和信心,也教会了他们爱的传递和奉献。
    2018初,传化集团通过一系列实地调研,决定在3年内投入2亿元参与精准扶贫,在全国深度贫困地区为1000个行政村援建1000所“传化·安心卫生室”,服务150万人口,帮助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最后一公里”问题。
    “去年10月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更加坚定了我们做这件事情的决心。”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告诉记者,就好像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的那样,“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扶贫这件事也是如此,在调研中他们发现,用善的火炬点亮他人,这样就会有无数的火炬亮起来,整个世界也会变得更加温暖。
    让徐冠巨印象最深的,是怒江州泸水市大练地村二组村民何大山,在建卫生室之初,他主动把自己家的半亩玉米地捐献出来作地基,跟传化集团的工作人员激动地说:“你们大老远来为我们做好事,我也要做点贡献。”“怒江还有一位20多岁的女村医叫秋萍,原来在昆明大医院上班,知道家乡建了卫生室,辞去待遇优厚的工作,回到村里一心扎根卫生室,服务乡亲;还有一位叫丰丽香的怒江村医,主动提出想要参加针灸的培训,更好地为村民服务……”
    产业扶贫激发内生动力
    “‘把握时代大势,坚定发展信心,心无旁骛创新创造,踏踏实实办好企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的这几句话铿锵有力,不但对我们民营企业发展提出的要求,也鼓舞着我们一心一意谋发展的信心。”正如波司登董事长高德康说的那样,波司登做羽绒服,是给消费者送去温暖的,做慈善,是比做羽绒服更温暖的事业。“我们希望用做羽绒服创造的财富,来温暖更多的人。”
    产业兴则农民富,农民富则经济活。羽绒服行业一头连着全球服装市场,一头接着千万农民的鸭舍,具有横跨一、二、三产业的特殊产业优势,可以充分吸纳农村就业,精准开展产业扶贫,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踏踏实实办好企业’,把产业扎根在农村基层,把产能转移到农村腹地。”高德康向记者介绍,2018年以来,波司登在河南滑县投资建设“滑县千万件波司登羽绒服装扶贫加工生产基地”,出资8亿元,建设2个中心厂区、60个卫星工厂,“生产基地+卫星工厂”的模式,使当地村民就地转化,实现家门口就业,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吸纳当地劳动力10000人就业,实现产值40亿元,年纳税1.5亿元。
    在“授人以渔”的基础上,同时不忘“授人以鱼”。从2017年至今,波司登在“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中,累计捐款捐物3000多万元。而成立至今43年来,波司登人秉持“温暖全世界”的使命,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已累计向社会捐款捐物超过9亿元。
    “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我是党培养的企业家,我要牢记党的宗旨,把我的一生,奉献给家乡和社会”,高德康说。
    地处大别山南麓的燕窝湾村,是湖北罗田县出了名的国定贫困村。2014年全村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2户、397人,村集体负债100万元,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徐志新就出生在这里,但一岁多他就离开了家乡,时隔40多年后,谁也没想到他会放弃在北京的律师工作和优渥生活,重新回到自己人生的“起点”。
    2011年,徐志新在燕窝湾村筹建燕儿谷公司,这一干就是近9年,愣是将一个国定贫困村变成了知名的乡村旅游景区,将乡村旅游打造成当地的支柱产业,让村民吃上了“旅游饭”,仅2017年他们接待游客就超过了20万人次。
    同时,燕儿谷将景区规划、村庄规划与产业规划相结合,将生产、生活与生态相融合,实现了村在景中、景在村里,吸引一大批农民工和大学生返乡就业与创业,闯出了一条村企联建、产业扶贫、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东北人尹建敏则是2001年受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感召,从辽宁丹东来到大西北创建了兰州市红古区鑫源天然气有限公司,公司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不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在参加帮扶活动过程中,尹建敏感到“输血”不如“造血”,造血式扶贫必须以产业带动为基础,才能从根本上脱贫致富。针对这一情况,尹建敏2014年开始将天然气公司的利润全部投入农业,创建了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兰州鑫源自成立以来,安置退伍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及大学生就业上百人,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问题,带动3万多户农户从中受益,帮助农民增加收入900多万元。
    “总书记的回信,给了我新的启发。”为了不辜负总书记的殷切希望,尹建敏又将产业扶贫的新战场深入到国家级重点扶持“三州三区”之一的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和深度贫困的定西市漳县,进一步深化以项目带动、产业引领的帮扶路子,不断延伸农业产业扶贫链条,扩大扶贫带动覆盖面。
    依托东乡族人民世代以放羊放牧为生,世代传承养殖经验,兰州鑫源结合东乡的生态优势,带动农民发展传统肉羊改良、扩繁育肥的肉羊产业,让贫困群众树立不等不靠、勤劳致富的思想观念。
    针对东乡族妇女们平时主要是在家照顾老人、孩子,鲜有就业机会,尹建敏又成立了东乡县伊淼食用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新建黑木耳菌棒加工及种植产业园扶贫项目,推进东乡县布楞沟村“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民”黑木耳种植试点活动,打造黑木耳民族品牌。
    同样,天士力控股集团下属产业扶贫实体公司——甘肃中天药业公司近几年来依托产业优势,积极探索多样化产业扶贫模式。
    “特别是收到总书记回信后,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员工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高效的举措推进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闫希军告诉记者,总书记的回信字字都说到了民营企业家的心坎上,既为企业心无旁骛谋发展服下了“定心丸”,又为坚定不移真扶贫注入了“强心剂”。
    2019年4月23日,甘肃中天药业公司的几位员工携带着4台切药机驱车前往位于甘肃省甘南州高原地区的临潭县。他们此行,不仅要将切药机捐赠给当地产业合作社,还要上门传授中药材种植加工培训技术,签订中药材收购协议。这都源于甘肃中天药业公司临潭产业扶贫项目的快速落地。
    这个项目在今年已建成,围绕当归这个大品种,打造由“公司”“合作社”和“农户”组成的利益共同体,通过共建药源基地、产地加工基地,实现扶贫车间对原药材的就地采购、就地加工和全程质量追溯,进而带动当地当归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项目建成后的社会效益相当可观,预计年加工原药材3000吨,静态仓储能力达5000吨以上,吸纳当地劳动力务工800人/次,直接受益农户超300户。
    同样在今年,甘肃中天药业公司加快拓展产业扶贫的覆盖面。截至目前,甘肃中天药业公司已建成覆盖临潭、宁县、宕昌、陇西等12个县(区)、共17个扶贫基地,开展中药材种植近10万亩,带动8700余户贫困农户从事中药材产业。
    着眼长远不断开创新起点
    建好基础设施、做好产业布局、搞好生态建设……参与“万企帮万村”行动的诸多民营企业不仅聚焦现时扶贫,更着眼长远发展,他们将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起来,为下一步打造美丽家园做好准备。
    “总书记的回信不单单是肯定了我们精准扶贫的成绩,更是为民营经济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徐志新告诉记者,为了积极贯彻落实总书记的精神,湖北省相继出台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尤其是检察院、法院等单位更是全力配合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营商环境。“去年至今,我们新增了5000多万元投资,今年我们还将继续投入五到六千万,将企业的发展与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绝不辜负总书记对我们的期望与嘱托。”
    从原来的产业扶贫规划,逐渐将发展目标调整为现在的乡村振兴规划,受总书记回信的鼓舞,徐志新扎根燕窝湾的决心更坚定了。据他介绍,这一年来,燕儿谷的产业融合上了新台阶,在之前农旅结合的基础上,新增农教结合、农养结合。
    燕儿谷建起了湖北第一家乡村工匠学校,把篾匠、木匠、豆腐匠、陶艺师傅、绣娘等九佬十八匠的老手艺人招募在一起,共同创新荆楚文化精髓载体。
    “我这次去澳门参加世界旅游经济论坛,就带了篾匠师傅创作的‘爱我中华’和‘福’字的竹编,赠送给何超琼和一些国际友人。”徐志新告诉记者,除了文创产品的开发,工匠学校同时还是一个返乡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基地、非遗传承研习研修基地。
    除此之外,燕儿谷还建成了第一批森林康养公寓,让在这里康养的老人既能享受好山好水好空气,同时也是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一种探索和实践。
    接到总书记回信这一年时间以来,传化集团踏踏实实地推进“传化·安心卫生室”项目:“硬件”先行,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按需供给,实现村级卫生室建设全面达标,以国家级贫困村为帮扶重点,遵循“补短板、可持续”的方针,分别采取新建、改扩建和配备医疗设备的形式,集中资源打歼灭战。目前,已建设完成740所“传化·安心卫生室”,服务村民超过116万人,就医人数增长30%以上。
    徐冠巨先后到云南怒江州和贵州黔东南州,实地调研公司援建的“传化·安心卫生室”,在系列调研中发现,硬件有了,可是村医的医技也亟需提升,因此也要把“软件”跟上,用“互联网+”的方式,帮助村医提升医技水平。
    “总书记的嘱托开拓了我们的新思路,从当前到长远、从硬件到能力、从线下到线上实施健康扶贫战略的全面升级,实现‘传化·安心卫生室’的可持续发展。”徐冠巨表示,现在,传化集团一方面加快1000所“传化·安心卫生室”的援建速度,另一方面做好可持续发展的文章,通过几个关键举措对接大城市和乡村的医疗资源:一是启动远程培训,今年7月开始第一期的“互联网+村医”的远程培训,来自援建地区的700多名乡村医生将接受杭州专业的高水平医生70多课时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二是正在全力建设乡村医生学习交流的互联网平台,让提升村医能力成为持续的行动;三是给每位“传化·安心卫生室”的村医捐赠一份价值20万元的人身意外险,让他们专心医技、安心工作,解决后顾之忧。
    “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总的看,“两不愁”基本解决了,“三保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要摸清底数,聚焦突出问题,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加大工作力度,拿出过硬举措和办法,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不忘初心使命,不负总书记嘱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成千上万民营企业家坚定奔走在扶贫开发的征途上,强化产业扶贫、创新消费扶贫,持续智力扶贫、发力健康扶贫,不但给贫困村带来资金、技术、管理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理念,同时加大培训力度、促进转移就业,帮助贫困群众接受市场理念、转变发展观念、增强致富能力,探索建立起扶贫攻坚长效机制,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可持续的内生动力,在壮大之时主动回馈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让千千万万的贫困户燃起了希望,勇敢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万企帮万村”,没有终点,只有不断开创的新起点。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