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9-09-18
2019-09-18 第08版:八版 【字体】大 |默认 |

谢传华:在农业天地里深耕细作

作者: ■本报记者庄道秋见习记者鲁华 通讯员陈蕾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4049
    从常规农业到有机农业,从有机农业到都市高效农业,从都市高效农业到休闲农业旅游一体化……谢传华不断地做着探索和实践。谢传华经常说,"民以食为天,农产品是百姓生活的必需品,只要产品质量有保障,永远不缺少市场。"他说自己是一个农民,离不开土地,无论养殖还是种植,都要在这片土地上深耕细作
    创业初期非常艰苦,谢传华既是技术员,又是工人,还要骑着自行车给客户送货。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和出色的养鸡技术,谢传华的养鸡场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三天不见青,两眼冒金星”,说的就是南京老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绿叶菜——鸡毛菜。而在普通的农贸市场,常见鸡毛菜市场价格在每斤2元左右,但是在南京翠云山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卖场,鸡毛菜的售价却是每斤13元,即使价高但消费者仍然趋之若鹜,供不应求。
    同属鸡毛菜为什么有6倍的价差?面对记者的疑问,南京市浦口区农业电商行业商会会长、南京翠云山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谢传华给出了答案——有机农产品。
    据介绍,谢传华种植的鸡毛菜,经过品种选育、滴水灌溉、绿色防控、有机施肥、无农药使用等环节,鸡毛菜口感清香、质地柔软,在开水中一烫就可以食用,广受消费者喜爱。
    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谢传华,听他讲述扎根农业32年,在农业天地里深耕细作的故事。
    “鸡倌”成长记
    浦口区星甸街道位于南京市的最西端,这里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广袤的腹地适宜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盛产水稻、蔬菜、家禽、特种水产等,素有“南京市郊小粮仓”之称。
    谢传华是土生土长的星甸人,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在兄妹五人中,谢传华排行“老幺”。
    1987年,19岁的谢传华从华东水利学校毕业,学建筑专业的他被分配到了街道的建筑队。谢传华说:“当时的泥瓦工一天工资只有七角钱,我考虑再三没有选择去建筑队,而是到了亲戚家的养鸡场,在养鸡场我一个月可以挣45元钱。”
    刚进养殖场,谢传华就表现的与众不同,中专毕业的他接受新生事物比周围的工友都要快许多。当时南京市畜牧兽医站的技术员经常去养鸡场传授养殖知识,谢传华在技术员身边学会了怎样选鸡苗、怎样判断饲料质量、怎样防疫……此外,他利用业余时间向书本学,几年时间,他就成为了一名养鸡的行家里手。
    1991年,对谢传华来说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成家立业。几年打工积攒下来的近2万元积蓄,成了他的创业资金。从租赁土地、搭建鸡棚、采购鸡苗,他与妻子都是亲力亲为,但等到一切就绪后才发现,鸡饲料的钱还没有着落。
    回忆那段苦难岁月,谢传华说,当时多亏了畜牧兽医站的技术员帮忙,他们为我介绍了一家熟悉的饲料厂,把饲料赊销给我,等卖完鸡再去还饲料款。
    创业初期非常艰苦,谢传华既是技术员,又是工人,还要骑着自行车给客户送货。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和出色的养鸡技术,谢传华的养鸡场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谢传华笑着说:“当时养鸡厂很少,产品不愁销路,还是比较赚钱的,没过多久我就把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
    1993年是谢传华值得纪念的一个年份。这一年,他赚取了人生的第一个百万元,掘取了人生第一桶金。
    尝到甜头的谢传华没有停下脚步,他开始扩大生产规模。先后建了3个养鸡场,占地200多亩,年出栏成鸡100万只。
    谈起自己养鸡的成功之道,谢传华兴奋地说:“最重要的是品质,我从鸡苗到饲料都是优中选优,从不滥用抗生素,鸡肉营养味美,潜在客户只需送1只鸡免费品尝,基本就能打开销路。”
    创业没有一帆风顺。1997年,养鸡市场一片低迷,养鸡户几乎血本无归。谢传华也未能例外。“那一年,我亏损了80多万元,痛定思痛,我把年出栏100万只鸡的规模砍到10万只,并开始尝试养殖口感更好的三黄鸡。”
    谢传华说,当时养殖肉食鸡从孵化到出栏需要50天左右,三黄鸡却需要100多天,成本远高于肉食鸡。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由吃的饱变为吃的好。我们也要不断地自我升级,适应市场需求。
    随着谢传华的及时调整,他的养鸡场再次步入正轨。
    2006年,谢传华的养鸡场再次扩大到了年出栏100万只的规模。鸡的品种也变成了营养价值更高、口感更好的土鸡。
    成功之后的谢传华不忘初心。2007年,他带领周围村民一起致富,和村民一起组建了石窑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并主动到银行担保贷款,为社员提供流动资金,自己承担所有的利息。此外谢传华还向社员传授养鸡技术,并一手包办了产品销路。
    谢传华说:“创业初期,自己没有考虑太多,主要是想着提高自己的收入。当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之后,我开始考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带动更多的村民提高收入。”
    2013年,石窑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荣获江苏省首批“五好”农民合作社。
    从养殖到种植
    谢传华经常说,“民以食为天,农产品是百姓生活的必需品,只要产品质量有保障,永远不缺少市场。”
    出于这样的考虑,2011年,谢传华再次带领村民成立了小陈种植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并由合作社牵头流转土地,种植基地有1000余亩。谢传华对土地进行平整,道路改造,河塘清淤。
    谢传华说,基地距离南京市区近,交通便利,加上市区对蔬菜瓜果需求量大,为建设高效设施瓜果蔬基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为此,他们建设起了高标准生产基地,这不仅提高了农业设施档次,也提高了瓜果蔬菜种植水平和质量,形成了瓜果蔬菜产业规模化,优质化和效益化,同时带动了周边农户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2016年,因为环保的压力,谢传华关停了养鸡场,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种植业。他说:“我是一个农民,离不开土地,无论养殖还是种植,都要在这片土地上深耕细作。”
    为此,谢传华将种植基地规模扩大到3000多亩,开挖建设了蔬菜大棚,双肩双拱高架大棚等。
    连栋大棚是浦口区种植大户流行的大棚建造形势,一个连栋大棚占地10亩地左右,大大减轻了调节温度、湿度的工作量。但是,谢传华一番考察后,却发现了普通连栋大棚的弊端:一旦遇到雨雪灾害,造成地基不稳,或者压力过大,很容易造成大棚像多米诺骨牌式的连续坍塌。
    谢传华决定改进传统的连栋大棚,在四周打下了混凝土地基,并极力向周边朋友推广。谢传华说:“周边的朋友都不相信我,说我这种办法太浪费。”
    2017年初,南京遭遇特大暴雪灾害,谢传华之前的担忧一语成谶。南京市80%以上的蔬菜大棚坍塌,小陈合作社的180亩大棚却经住暴雪的考验,如今谢传华建设大棚的方法已经被当地农业部门当成样板推广。
    探索未来农业
    从常规农业到有机农业,从有机农业到都市高效农业,从都市高效农业到休闲农业旅游一体化……谢传华不断地做着探索和实践。
    在实践中,谢传华发现大棚种植蔬菜,不仅节水,精心控制下也不容易生长虫害。市场上,有机农产品也越来越被消费者认可。为此,他将合作社的耕地全部种植有机农产品。
    谢传华说,有机农产品不使用遗传改良剂、合成农药和合成肥料,不仅味道好,而且含有较多微量元素及维生素C,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但是有机农产品对环境,生长过程,加工过程以及包装运输等过程有很严格的要求,因此成本远高于普通农产品,怎样破解市场难题是摆在谢传华面前的拦路虎。
    深思熟虑之后,谢传华决定自己开拓销售渠道,品牌化推广,以销定产,减少市场波动的影响。
    2016年,谢传华注册了南京翠云山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并申请注册了“翠云山”商标,用来推广旗下农产品。谢传华还建设起了600平方米的包装车间,用来对有机农产品进行包装。
    为了提高种植技术,种植出营养价值高、口感好的绿色农产品。谢传华经常参加种植技术讲座、培训班,并购买专业书籍发放给社员。
    近年来,谢传华带领合作社社员成熟地运用了利用颜色和灯光驱避或诱杀害虫、使用防虫网覆盖防止害虫的侵入、休耕使土地恢复肥力、蔬菜优良品种育苗等新型种植技术,并大力引进国内外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并加以集成,通过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不断扩大大棚蔬菜优质新品种应用面积。并自建物流渠道,做到了当天采摘,当天销售,为客户提供最新鲜的有机农产品。
    凭借出众的品质,翠云山品牌的绿色农产品赢得了市场的认可。目前,“翠云山”品牌系列农产品已进入BHG高级超市和永辉精品超市渠道,“翠云山”品牌原生态生鲜蔬菜已在南京德基广场店、南京奥体中央店、合肥银泰中心、永辉精品超市茂业天地店等13个品牌超市开设了销售专柜,使得星甸优质农产品在都市高档生鲜超市有了一席之地。
    近年来,为了顺应市场需求,谢传华在“互联网+都市农业”方面开展了大胆尝试。
    2017年,谢传华开始积极探索农业电商模式,成功与“京东到家”合作进行网上分销,实现了绿色农产品线上线下联动销售。
    为了拉长产业链,探索休闲农业新模式。2017年6月,谢传华与南京交通台“欢乐点点”工作室合作,投资建设11000平方米智能大棚,打造休闲农业基地——欢乐点点大锅灶。
    谢传华介绍,客户既可以采摘蔬菜瓜果,也可以自己动手做饭。新颖的模式吸引了众多的客户,每到周末,日均接待300-500人次,人均消费200元以上。
    2019年,小陈合作社将继续投入资金2000万元,对现有大棚进行智能化改造,建造30亩连栋智能木耳栽培大棚,并对有抗癌功效的“富硒”农产品上投入更多的研究,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检测标准。
    谢传华说:“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早已满足了吃得饱的需求,转向了吃得美味、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只要产品质量有保障,永远不缺少市场。未来翠云山仍将继续推动绿色农业发展,不断探索休闲农业新模式,带动周边农民提高收入。”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