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9-09-18 第07版:七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施永雷:中国零食的领跑者 |
|
作者:
■陆志祥本报记者庄道秋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580 |
|
|
|
|
|
|
人物名片:施永雷,启东人,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工商联副会长。曾获“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上海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南通十大杰出通商”等殊荣。 17岁以修钟表的手艺闯荡上海,在这里他收获爱情,掘取第一桶金,企业在上交所上市交易,被业界称为主板“零食第一股”。此人,就是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永雷。如今,来伊份门店覆盖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10个省(市),作为国内领先的休闲食品连锁企业,在全国拥有近3000多家直营和加盟门店,平均每天交易超过12万笔,会员超过2000万人。而鲜为人知的是施永雷是江苏启东市惠萍镇人,是一名通商。 冰激凌掘金 施永雷1975年出生在江苏南通启东市惠萍镇,父亲在建筑站工作,妈妈做点小生意。这样的家庭在当时启东农村生活很殷实。施永雷回忆说:“我小时候,爸妈忙,根本没时间管我,所以我养成了非常独立的性格,能自己煮饭烧菜、捞鱼摸虾。” 1991年,刚满17岁的施永雷决定去闯荡上海。他聪明又勤学,凭着一门修理钟表的手艺很快在上海立足。两年后,他遇到了妻子郁瑞芬。 郁瑞芬是南通通州人。1993年,她跟着父亲来到了上海做生意开饭店。施永雷说:修钟表时间长了,要抬头看看外面,那时候她家的饭店正好在对面。也许就是有缘,往往我抬头的时候,她也穿着工作服在看我。 作为一个农村青年,当时施永雷做了一件浪漫的事情,1994年情人节,施永雷从朋友的花店弄了束玫瑰花送给了郁瑞芬,一下子俘获美人心,两个人正式确定关系。 两人情投意合,决定一起创业。做什么呢?当时上海展会举办得很多,正好施永雷有个同学在一家生产冰激凌的企业工作,两人决定尝试在展会卖冰激凌。没有想到,一试之下生意特别火爆,十天赚了8000元,成为“第一桶金”。 此后,冰激凌生意越做越大,这为施永雷夫妇之后创办“来伊份”奠定了资金基础。 进军零食业 1996年1月,施永雷和郁瑞芬结婚。3年后,施永雷和妻子郁瑞芬开始尝试转型,悄然“进军”炒货零食业。两人一致认为人流量较大的淮海路是一个不错的发展地方。他们租用了淮海路半间店面,开始炒货生涯。 他们将炒货生意也做得有声有色。从淮海路上的半间店铺,此后到徐家汇太平洋百货开了第一家整间店铺,接着在上海四川北路租下一个门面,创办了第一家休闲食品专卖店。 开始时,店名从夫妻两人的名字中各取一字,命名“雷芬”,不料不少人误以为是服装品牌,施永雷夫妇决定更名。施永雷说:“当时,我们几个朋友聚在一起讨论,到底改什么名字好呢?我提议就叫来伊份!你来一份、我来一份,这个名字朗朗上口。” 为了集中精力,施永雷夫妇决定果断放弃冰激凌项目,转而全身心投入“来伊份”。 正当来伊份的经营发展得风生水起之时,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肆虐全球。当时全国笼罩在一片“关店”“隔离”“封闭”的阴影下,一时间人心惶惶。大家都选择足不出户,零食行业受到了一定冲击。 眼看来伊份销售额下降明显,情况不容乐观。危机中,施永雷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和妻子郑重商量后决定:逆势而上,迅速以较低的价格吸收一批旺铺门店。 施永雷回忆当时决策:“第一,虽然大家应对SARS没有一点经验,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事件,但坚信危机很快会过去。第二,在非典期间,我们自己也算过一笔账:如果店铺没有一分营业额,纯付工资和租金,公司能支撑一年。如果能做1/2营业额,公司可以支撑两年,当时我们能做到2/3营业额,所以我判断能扛住,即使扩张的门店不赚钱,我们也能支撑下去。” 2004年,来伊份的门店从原来的38家迅速增长到88家,成为上海滩家喻户晓的食品品牌。 同样,在2009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施永雷再次选择了扩张。此时来伊份门店扩张至1283家,到2010年达到1786家。事实证明,施永雷对于宏观趋势的判断非常准确。施永雷开玩笑说:“只要能满足上海人挑剔的口味,对满足其他地区消费者的口味,我们就有信心。” 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来伊份年销售额超过30亿元。或许是凑巧,2012年,就在证监会网站公布来伊份IPO招股说明书之后的第5天,来伊份突然遭到了媒体点名曝光,一篇“解密蜜饯问题工厂”的报道,把来伊份推到了风口浪尖。 2012年4月,上海市工商部门对来伊份357家门店及其仓库进行了随机抽检,一共抽检了66个批次产品,结果均符合国家颁布的各项标准。在“解密蜜饯问题工厂”漩涡中,来伊份证明了企业的清白。 零食第一股 2016年10月,来伊份在A股IPO,成功成为主板“零食第一股”。 如今,来伊份遍布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北京和天津等10个省市,拥有连锁门店近3000家,其中96%是直营店,员工人数近万名。 不过,让人惊奇的是,规模庞大的来伊份至今没有自己的一家加工企业,如今旗下有100多家国内供应商以及美国、比利时、意大利等数十家海外供应商。施永雷坦言: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国际化的专业分工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来伊份按照5个等级选择供应商,并设立品质管理部,对产品质量进行全过程严格管控。 施永雷说,来伊份对于食品质量的把关从建立之初就尤其重视。在快速扩张后,公司每年都会对供应商进行科学评估,并按照考核结果采取奖励、培训、限令整改、暂停合作等措施。而从2011年起,陆续添置昂贵的专业检查仪器,专门进行食品添加剂含量、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等项目的专业抽查检测。 在位于上海松江区九新公路855号的来伊份检测中心,从美国引进的检验农药残留的设备一台就要100多万元,工作人员对来自各个供应商的来伊份产品进行抽检,施永雷说:“一旦这里查出不合格产品,供应商的同批次所有产品报废,并予以重罚。” 当然,来伊份是销售商,离不开供应商;反过来也一样。10多年来,随着来伊份的发展,大部分的供应商也成了行业老大。 未来3年,施永雷打算把直营店开到海外……海阔天空鲲鹏展翅,在他的办公室里有一间“智慧工坊”,他在这里远眺、憧憬、谋篇布局来伊份的下一个5年、10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