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9-09-04 第07版:七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福州:发挥“六区叠加”优势壮大实体经济 |
|
作者:
■徐志南本报记者俞凤琼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753 |
|
|
|
|
|
|
9月1日,福建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启动,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建设有福之州打造幸福之城”为主题的福州专场发布会率先举办。就记者关注的实体经济壮大、营商环境优化以及高质量发展问题,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尤猛军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林飞一一作答。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林飞表示,近年来,福州充分发挥“六区叠加”优势,心无旁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通过深入开展“项目年”“三产年”“招商年”等专项行动,全力推动“数字福州”“海上福州”“平台福州”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得益于此,福州经济蓬勃发展。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7856.81亿元,全国省会城市排名由2012年的第14位上升至第9位。打造了纺织化纤、轻工食品等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产值超百亿的龙头企业达12家,13家民企跻身“2018中国民企500强”。 经济质量稳步提升。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2018年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28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1/3。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已集聚280家大数据关联企业,马尾物联网产业基地集聚156家物联网企业。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江阴国际深水大港新增7条内外贸航线。193个“海上福州”项目完成投资313.7亿元。获批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 经济发展环境向好。2018年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进入全国前十,营商环境相当于全球190个经济体的第54位。实施六轮简政放权,累计取消事项302项,下放事项256项。 多措并举推动营商环境优化 林飞介绍,福州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为长期推进的重点工作之一,由书记、市长亲自挂帅,在国内较早全面启动、系统部署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施行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 在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方面,福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市级审批服务“一趟不用跑”事项占比32.13%;全市范围内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天;102个事项下沉至社区。 在建立宽松优惠的产业发展环境方面,福州加码减税降费。取消税务证明事项35项,2018年全年落实各项减免税费共计473.43亿元,减免税费总量占全省的41.35%。“一企一议”化解企业发展瓶颈。今年上半年,共协调企业问题1967个,办结1836个,办结率93.3%。 在构筑公平公开的法治信用环境方面,实行“信易+”创新试点,率先在自贸区福州片区试点跨境电商领域信用评级、在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中使用第三方信用报告;在最新一期全国36个省会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中,福州位列第三。 以“三个福州”推动高质量发展 前不久,福州市委、市政府将“数字福州”“海上福州”“平台福州”确定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三个福州”是什么、怎么建设、有何期待?对此,尤猛军一一作解。 以“数字福州”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数字福州”建设,就是以发展数字经济为重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福州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早在2000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了“数字福建”发展战略。经过20年的累积,去年福州全市数字经济规模突破2800个亿。希望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运用,通过数字经济向各行各业的广泛渗透,让产业活起来、强起来。 以“海上福州”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海上福州”建设,就是以全面发展海洋经济为中心,以海岸建设为依托、以海域开发为重点,打造“蓝色聚宝盆”。20多年来,福州大力推动“海上福州”建设,2018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达2240个亿。希望通过建设“海上福州”,进一步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福州产业开拓出一片新的领地。 以“平台福州”构建产业发展新模式。“平台福州”建设,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汇聚省会资源优势,构建以平台经济为鲜明特征的福州现代服务业体系。目前,福州已经进行了一些很好的尝试。希望通过建设“平台福州”,推动大平台、大市场、大流通融合发展,为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要把‘三个福州’导入、渗透、运用、覆盖到全市产业发展的全领域、全过程,用‘三个福州’为产业赋能,最终构建起具有福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尤猛军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