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9-08-14 第02版:二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贵州省工商联助力“黔货出山” |
努力打通产销对接“最后一公里” |
作者:
■本报记者 管弦 见习记者 兴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386 |
|
|
|
|
|
|
7月14日,在2019全球贵商发展大会上,117家全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获表扬,激励带动全省企业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当天,53家省外贵州商会“黔货出山、消费扶贫”推广中心也正式授牌,将建立起各省黔货销售的“桥头堡”。 产业发展是振兴乡村助农增收的根本,黔货出山是拉动产业发展的途径。如何畅通贵州农特产品流通渠道,搭建农业产业产品稳定长期销售平台,打通产销对接“最后一公里”,推动贵州农产品不断“泉涌”,持续“出山”,更好助力贵州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贵州省工商联一直在探索。 黔货如何走得更远 “一瓶贵州的矿泉水从贵州到上海最少需0.4元的物流费用,就算按成本销售,在同等价位和质量产品中也不具备价格优势。而运往迪拜的货柜,在山东组织一个货(冷)柜1.8万元,在贵州则需要3.6万元,成本增加了一倍……”这是贵州省工商联今年到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大连销售市场对黔货销售情况进行调研时发现的问题。 调研发现,受交通条件、自然环境、物流成本等因素的影响,黔货出山还存在政策扶持落地难落实、检疫检测周期长、物流成本偏高、产品价格混乱等困难和问题。 如何解决黔货出山所遇问题?贵州省工商联建议,整合各部门涉农扶持政策,加大对涉农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发现和培育新兴市场,设立“黔货出山”专项宣传推介资金,培养专业营销人才,组建专业营销队伍,到经济发达省市进行大力度的前期宣传推介,保障12个主要农业产业产品在丰产时不愁市场不愁销路。出台切实可行的“黔货出山”奖补政策,对在省内外市场销售贵州产品的企业和个体经营户,达到一定数量的实施资金奖励和补助。 同时,充分发挥省外海外贵州商会组织、平台和渠道作用,设立支持商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贵商总会组织企业建立具备仓储、物流、展示、销售功能为一体的供应链平台。建立快速检疫检测中心,政府推动在各市(州)、县建立快速检疫检测中心,保证产品第一时间通过检疫检测。建设完善冷链保鲜系统,由政府牵头,贵商参与,引进专业人才、技术,市场化运作,让贵州农特产品价值最大化。 此外,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成立“贵商投资集团”,组建“贵商银行”,设立“贵商基金”,支持企业建标准创品牌。同时,在农产品产地建立集产品物流配送、产品品质提升、包装设计、品牌打造为一体的服务平台,实现直接供应采购的订单农业良性循环,降低销售端采购成本。 在本届贵商大会上对53家省外贵州商会授牌,就是想借助贵商平台助推“黔货出山”。贵州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李岳德表示,省工商联将全力抓好黔货出山,紧紧围绕12个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贵商总会作用,推动省外“黔货出山、消费扶贫”推广中心落地见效,强势推进贵州农特产品走进港澳台。 如何更好地搭建黔货出山的“桥头堡”?北京黔菜协会会长、北京贵州绿色农产品推广中心总经理谢伟提出建设“黔菜+黔货+互联网”推广销售点的构想。 谢伟认为,要打通黔货出山“最后一公里”,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接下来我们将依托各地贵州商会,以123线城市为圆心,在全国范围内打造集展示、品鉴、推广、销售功能为一体的‘黔菜+黔货+互联网’推销点,在每一个推广销售点开设黔货品鉴、销售专区,在互联网平台上开设黔菜+黔货的销售传播APP。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互联网多元化服务,实现黔货线上下单、线下配送、信息追溯、文化传播,实现产销一条龙,打通黔货出山最后一公里。” 多方力量助力黔货出山 “对推广贵州农特产品有实力有信心、有思路有规划。”北京、上海、杭州、大连等地贵州商会及贵州籍企业家对黔货出山有着无限的激情。 北京黔菜协会与贵州绿色农产品北京运营中心则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搭建起“黔货出山”中心,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市场优势,积极有效地开展产销对接,与3000多家餐饮企业和北京周边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了稳定的供销关系。目前,9个地州市300余家生产企业的产品,正通过贵州到北京的全产业链绿色通道,源源不断地送进北京的商场、超市、餐饮店等。2017年以来,京津冀地区的黔菜餐饮企业累计实现销售200多亿元,黔货采购量达到80多亿元。 而辽宁贵州商会和上海贵州商会分别拟建的“多彩贵州展示体验馆”和“多彩贵州城”项目,建成后涵盖餐饮、农特产品零售、茶酒品鉴、贵州旅游、贵州文化展示等项目,将进一步扩大黔货出山的力度。 今年初刚成立的中东阿联酋贵州商会则把黔货出海作为商会的一项重要工作计划来实施。商会负责人表示,将借助阿联酋贵州商会的平台,为贵州名优产品做好桥梁纽带工作,做好贵州产品出口物流通道和迪拜当地的销售渠道。 “贵州企业的定位应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站在世界贸易的角度去思考企业格局和产品规格、包装规范等问题,只有提高产品的规格和品级,才能打造一条国际性的产业链,贵州的商品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中东阿联酋贵州商会常任会长黄娟娟就黔货如何更好出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为此,在今年的5月和7月,商会在参加数博会和贵商发展大会后,便先后到了麻江县、毕节市等地考察,并与贵州农特产企业签单将黔货输送到迪拜。 谢伟建议,工商联要把贵商力量凝聚起来,以各地贵商总会为主体,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城市推广打造黔菜+黔货+互联网推广销售点。这将是助力黔货千亿级消费的强大推动力。“以一线重点城市每个贵州商会实现10亿元的销售,二三线城市每年每个贵州商会实现两亿元的销售额来算,1000多个黔菜+黔货的互联网推广销售点,预计每年黔货消费将可以达到千亿元,实现黔货持续出山,产业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商会创收多元的局面。”谢伟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