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9-08-05 第06版:六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倾听“原声带” 调研出实效 |
联系调研助力工商联改革走深走实 |
作者:
■陆红军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168 |
|
|
|
|
|
|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也是工商联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全国工商联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专门出台了联系地方工商联和所属商会的实施意见,确定了力争届内实现县级工商联走访全覆盖的目标。近日,全国工商联又修订印发调查研究工作制度,进一步促进调查研究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推动机关转变工作作风和提高调查研究的质量 工商联联系调研工作,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顶层设计,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统筹兼顾综合施策,领导班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机关各部门、直属商会和企业家积极广泛参与,及时宣贯党的方针政策,真实反映基层和企业家的呼声,深化推动工商联系统改革,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实现了“认门、认人、认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精准扶贫等预期成效,深受基层工商联、商会和企业欢迎,有很多好经验、好做法值得总结。 既倾听“原声带”又强化政策宣讲 工商联联系调研由领导班子成员带队,直接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坚持一竿子插到底,倾听“原声带”,及时反映基层和企业家所思所想、所忧所虑,为中央决策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联系调研还将政策宣讲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加强教育、引导功能的落实落地,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特别是在政策宣讲的具体组织上,一是强化与实际结合,重点是与地方实际的结合,与热点敏感问题的结合,与受众群体特殊性的结合,避免千篇一律,一份讲稿用到底。二是强化内容区分,在企业家站前台宣讲时,明确哪些是规定动作,必须讲、讲到位,哪些是自选动作,可以结合实际讲。三是强化政策解读,针对基层关心的问题,不仅讲明政策是什么,更从深层次说清楚为什么,各级各部门是怎么考虑的,让基层更自觉地去拥护和执行。 注重发现问题深入挖掘成功经验 联系调研过程中,调研组有针对性地到基层和企业了解发现问题,并进行归纳总结,分门别类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建议,努力为基层和企业分忧、为党委、政府担责。工商联联系调研还注重挖掘成功经验,首先是尊重和信任基层、企业,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当个“矮子”,用真心真情感染基层,争取听到更多真心话,获得更多、更真实的经验分享。其次对基层和企业的经验做法,既给予充分肯定,也帮助举一反三,提供进一步完善的意见建议,做到锦上添花。同时,对于上级政策或指导性文件中不太适合于某些局部地区、某些时段,甚至存在与实际结合不上的地方,敢于直面问题,承认不足,并及时反映或在工作中加以修正和调整。 既蹲点“解剖麻雀”又综合分析 “解剖麻雀”式调研方法,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典型案例,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起到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作用,是一个破解难题的好办法,特别是在对企业的调研中很实用也很管用。考虑到工商联的联系调研更多是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所以更注重全面的、总体的情况。一是防止以偏概全,个案或局部的突出情况,有时放到整个体系中可能就不是问题,甚至有时总体的结论和局部的情况会完全相反,如果仅依据片面的结论来决策,难免会出现偏颇。二是兼顾中小微企业,联系调研中走访“代表性”企业已成为一种常态,作为民营企业的领头羊,大企业的情况固然很重要。但民营企业绝大部分是中小微企业,在调研中不仅考虑“代表性”,也充分注意到“普遍性”。三是科学设置问卷,充分发挥智库的作用,经常邀请相关专家帮助想办法、提意见、出主意,防止先入为主,防止预设调研结果,防止问卷的问题“诱导”结论,保证了调研的客观、真实、准确。 写好调研报告突出成果转化 衡量联系调研工作好不好,不能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如果调研成果不能推动工作、指导实践,调研文章写得再好也是一纸空文。一方面,加强经验成绩的宣传肯定,对在联系调研中发现的基层或企业好做法、好经验,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简报等载体,大力宣传推广,既增强基层和企业争先创优的积极性,也为学习借鉴提供样板。另一方面,及时把有价值的调研成果吸收到决策中来,有的综合上报给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有的通报给相关部门研究使用,有的直接转化为本系统的政策意见,让联系调研成果发挥最大的效能。 坚持广泛深入强调改进作风 全国工商联把联系调研列入年度工作重点,要求8个工作组年初制定调研工作计划,组长每年到省级、市县级联系点均不少于4次,到直属商会联系点不少于2次,每年联系调研总天数不少于30天,确保了联系调研工作的广泛深入。为确保这种高规格、大规模、大范围的联系调研实现预期目标,工商联联系调研特别强调改进工作作风。一是严格遵守八项规定,工商联是党领导的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要求调研人员不管什么身份,作为工商联调研组成员就必须遵守中央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八个一律”等要求。二是强化统筹规划,在调研时间、地点、人员等安排上,尽量避开当地敏感、热点时段,并结合有关会议、活动合并安排,既节约人力、财力和时间,也减轻基层和企业负担。三是掌握调研活动的主动权,调研路线与基层充分协商,但也安排部分自选路线,看一些没有准备的地方,搞不作安排的随机性调研,力求准确、全面、深入地了解情况,避免“被调研”,防止走过场。 (作者系全国工商联机关服务中心副主任)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