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9-07-30
2019-07-30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去产能如何摆脱“铁矿石宿命”

作者: ■李富永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405

    今年上半年以来的铁矿石价格狂飙,再次将国内钢铁行业居高不下的产能产量问题显露出来,显示去产能过程不会是一朝一夕之功,对此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耐力。
    据报道,从今年年初开始,铁矿石的现货价格就从450元每吨一路上行,在7月初时,更是达到了924元每吨的高点,近期虽出现回落,但依然在高点附近徘徊。现货价格的狂飙也进一步拉升了期货价格的上涨。截至2019年7月26日夜间收盘,大商所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价格收盘报每吨887.5元,这与今年1月份每吨500元左右的价格相比,上涨了近8成。期货几乎与现货贴近,几乎不成其“期”了。
    由于这是时间跨度达到5年的价格最高点,钢铁生产企业自然很难吃得消。年初,钢厂的吨钢利润大多还维持在700元左右,但现在就难了。即便是60%品位的矿石,炼一吨钢也需要消耗将近两吨矿石,如果每吨矿石涨价500元,对产品利润空间的侵蚀可想而知。所以一些企业干脆就不炼钢了,直接趁高价卖掉了事。下游成品的销售利润跟不上原料价格的涨幅,大的企业也许还要生产,有的小企业船小好掉头,能迅速实现角色转换。
    铁矿石价格隔几年就要疯涨,涨到让国内厂家几乎没有利润可赚的程度,这已经成为近二、三十年来中国钢铁企业怎么都摆脱不掉的宿命了。起初中国企业不服气,觉得我们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市场、进口了全球60%以上的铁矿石,市场应该是买方市场、买方应该享受影响市场价格走势的主导地位才对,所以每年都要摆出与铁矿石出口商相抗争的架势,组织庞大的谈判团队与出口商“理论”一番,但结果都是无功而返。无论是最初的各自为战,还是后来的一致对外,都不能实现梦想中的最大买方主导市场的夙愿。
    大客户主导市场的规律,在中国进口铁矿石市场领域失灵了,不管用了,这已经成为中国企业不情愿但也不得不接受的现实了。倒不是因为你不够大,而是恰恰相反,是因为你太大的缘故。由于中国钢铁市场对进口铁矿石需求太庞大了,每年都要进口7、8亿吨,于是铁矿石市场反倒成为主导方,而且任何风声鹤唳都会在市场掀起价格波澜。
    就拿今年来说吧。在出口商一侧,固然有年初巴西溃坝事故和澳大利亚天气灾害因素,所以两国上半年铁矿石发货量合计约5.5亿吨,同比下降8.71%。但这两国的铁矿石也不是全卖给中国,因此同期中国港口的到港铁矿石总量约为2.4亿吨,同比下降8.93%,并不全是巴西和澳大利亚减产所致。也就是说,供给侧的天灾人祸还不是导致价格飙升的唯一原因。反正就是这不到10%的货源减量,却导致了价格翻倍的增长,根本原因还是国内产能和产量居高不下,甚至一边减一边增的缘故。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生铁、粗钢产量分别为7219万吨、8909万吨,分别同比增长6.6%和10%。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介绍,在供应偏紧的情况下,国内钢铁企业的需求却不减反增。在去年,钢铁产能9.28亿吨的基础上,今年1-5月份增长了10%。
    9.28亿吨的钢铁产能,在世界上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遥不可及的规模。由于基数庞大,刚开始的去产能工作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迅速扭转。而国产铁矿石由于品位低和产能限制,不可能改变依赖进口的格局。所以李新创指出,中国铁矿消费占全球60%,中国如何控制好自己的发展,对铁矿石价格影响巨大。其实这早已经是业界和全社会的公识,但能否做到、如何做到却始终是一道难题。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