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9-07-23
2019-07-23 第05版:五版 【字体】大 |默认 |
三北工程:

扎实推进生态扶贫健康发展

作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838
    据悉,今后三北工程将持续加大工程建设力度,每年完成营造林1000万亩,通过推进生态修复脱贫、生态保护脱贫、生态产业脱贫等方式,力促三北地区生态扶贫持续健康发展。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伊始启动的第一个重点林业生态工程,40多年来,三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3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3.57%。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北局局长张炜说,三北工程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统筹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造林种草与增收致富,生态建设与民生改善相统一的发展路子,如目前已初步在黄土高原、新疆绿洲、燕山山地建成了三大特色林果产业带,成为区域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数据显示,与工程启动之初相比,三北地区经济林面积由105.73万公顷增加至2017年的405.67万公顷,年产值达到1200亿元,约1500万人依靠林果业实现了稳定脱贫。
    “但我国83.7%的沙化土地、67%的水土流失面积和三分之一的国家级贫困县仍分布在三北地区,该区域不仅是我国林草植被最稀缺、生态产品最短缺、治理任务最繁重的地区,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和难点区域。”张炜说,因此各级工程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三北工程建设的多重效益,统筹生态建设与民生改善相统一。
    据介绍,为扎实推进生态扶贫持续健康发展,下一步三北工程将加大林草总量,深入推进生态修复脱贫,确保三北工程每年完成营造林任务1000万亩,改良、治理“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原1000万亩,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在从事工程建设中获得收益;强化林草资源管护,让贫困人口在生态保护中实现脱贫,其中2019年中央财政将新增生态护林员补助资金25亿元,优先向深度贫困地区和有劳动力的特殊贫困群体倾斜;加强生态产业开发,实施生态产业脱贫,加快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色林产业、草产业、沙产业基地,大力开展特色林产业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等。
    (张亮马丽娟)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