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9-07-16
2019-07-16 第08版:八版 【字体】大 |默认 |
借力“互联网+” 打造前店后厂

淘宝成就致富路

作者: ■林金华陈向华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755

    夏邑县,简称栗,古称栗邑,位于河南省东部,夏朝中期的主要都城,华夏祖地,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中国孔祖之地”之称,同时也是著名的中国长寿之乡。
    以往人们认知夏邑,是因为它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中国食用菌之乡、中国铸件出口基地、中国棉纺织名城、河南知名纺织产业集聚区、河南服装产业基地,在江苏沭阳第四届中国淘宝论坛上,夏邑县再次走入大家的视野:夏邑县何营乡王营村被阿里巴巴集团授予“中国淘宝村”称号,是目前河南省第四个、豫东地区唯一的淘宝村。
    走进王营村,笔者就被村里独特的建筑吸引,王营村临夏桑路,村民大都聚居在夏桑路两边,而且住房的建筑结构出奇地一致:前面是临街店铺,后面是工厂厂房。陪同笔者一块下乡的电商办主任申永亮笑着对我们说:“这是王营村独特的建筑,我们称之为‘前店后厂’。”
    说起淘宝村发展,该村村支部书记王胜雷告诉笔者,王营村的电商起步于2016年,当时县委政府成立夏邑县电子商务中心平台,何营乡党委政府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招贤纳士,号召在外务工能人返乡创业。一大批在外办厂的年轻人,在家乡优惠政策的引领下,回到了家乡,为家乡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其中有很多从事电商的成功人士,并把自己的精英营销团队带到了家乡夏邑。
    通过借力“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成功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在该乡电商办主任申永亮带领下,我们走进夏邑县电商协会会长、夏邑县新的阶层代表人士王雪峰的加工厂,看到投资300万元的“豫疆情”枣夹核桃生产线:清洗、去核、夹核桃、包装……繁忙而有序,“这活不累,坐着把产品放在包装线上,轻轻松松,每个工人每月工资2000多,大家都乐意干!”王雪峰边领着笔者参观、边介绍。
    “2006年,我和妻子分别从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工程系、南阳理工学院美术系毕业,本来可以选择到大都市生活,但一想到家乡的亲邻因为贫困,无钱看病、上学,就义无反顾回家创业。我们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发挥在大学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悉心钻研,投资几十万元在老家上了一条无框画生产线,现如今,每天生产无框画近百套。同时让村里的十多个淘宝店代销,每个店每天纯利润都在1000元以上。”作为王营村生产销售无框画的第一人,在谈到创业初衷时,王雪峰深有感触。
    在村支部书记王圣雷那里,我们了解到,全村1600人,因枣夹核桃在网上销售走红,全村从事生产、加工、销售的人员就有1000人左右,全村的淘宝网店就有一百多家。而红枣系列也由原来单一的枣夹核桃,发展到现在的枣夹山楂、枣夹葡萄干、枣夹果脯等十多种单品。
    随着淘宝网店在王营村的井喷现状,也同时催生另一个新生的行业——“淘小二”。他们既不需要进货,也不需要发货,在网上开店,接收到的订单直接发给本村的代发货点,真正实现了“两头不见人,网上做生意”。别小看了“淘小二”,每天虽然只是坐在电脑边敲打键盘,但是,收入非常可观。22岁的“淘小二”杨彪从事网上淘宝仅仅两年,已经买了一辆40万元的宝马车,这几天,给小伙子介绍对象的人踏破了门槛。“在外东奔西跑,不如在家淘宝”“家庭事业两不误,淘宝网上开店铺”,如今,在王营村,年轻人开淘宝店创业已经成了一种时尚。
    订单的增加,家庭小作坊式的生产加工远远不能满足王营村的电商发展需求。
    据悉,为了更好地擦亮“中国淘宝村”这块金字招牌,让电商产业走得更远,发展更有后劲,在当地政府的积极运作下,利用100亩废置的集体土地,在王营村兴建了一个电商产业园。如今36栋标准化厂房已拔地而起,26家电商已全部迁入园区,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
    产业兴,富群众。2018年,全乡大小电商生产企业和个体户1200家,网上活跃实名注册店铺7000家,涵盖枣类、坚果、床上用品、日常生活用品、木艺术工艺品、无框画、农副产品、小食品加工等多个系列,电商专业人员1000人,相关产业链从业人员3000多人,网上销售达4.5亿元,年利润17%,有力地推进了乡村振兴步伐,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我们只要做到产品和思维的双重创新、及时转变思想,就能适应网络销售和相关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才能把我们的产业做大做强,也才能带领更多的乡邻致富!”在谈到今后的思路时,王雪峰表示。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