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9-07-15 第05版:五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温州市工商联: |
多角度创新载体为法治赋能 |
|
作者:
■温联宣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029 |
|
|
|
|
|
|
近年来,温州市工商联加强与司法部门进行联络合作,让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切实提升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在开展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工作上不断创新模式,成效显著 温州市民营企业维权服务平台联席会议暨“企业维权接待日”活动日前在世界温州人家园内举行,多个部门与行业协会、企业家“面对面”,现场就商协会与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征信修复、项目落地、验收等问题进行沟通解决。 “企业维权接待日”既是一个充分展现温州市工商联助力法治护航民营企业法治的窗口,也是一个联通职能部门、工商联、商会组织与民营企业的重要平台。 实际上,“企业维权接待日”只是温州市工商联推进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健康发展的载体之一。近年来,温州市工商联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开展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工作上不断创新模式,成效显著。 拓渠道: 与司法部门联络合作得到强化 今年2月,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和服装商会了解到下属共计19家会员企业涉及“腾旭虚开增值税发票”案件,其中近7成企业尚在正常经营。为减少案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温州市工商联与市检察院开展涉企案件诉前会商活动,就处置方案开展听证会商,最终达成共识。在涉案企业自愿代缴税款的前提下,温州市工商联和鞋革行业协会、服装商会根据正面清单与负面清单的情况对企业的“健康情况”进行评估,市检察机关结合上述第三方评估报告,最终对19家企业作出不起诉决定,并按照会商意见,在刑事诉讼程序终结后,同步解除强制措施,并将案件移交税务部门做行政处理,实现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的“两法”衔接。 “腾旭虚开增值税发票”案件是温州市工商联发挥“联”字优势,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典型案例。据介绍,目前温州市工商联已与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司法局、市法院、市仲裁委、市税务局都建立了日常联络机制,通过预防建议、司企恳谈、防范咨询等方式,帮助指导企业依法管理,切实加强法律保护。据不完全统计,温州市工商联系统近3年为企业共开展426起维权案件,维权金额约2亿多元。 设新规: 企业家有了政策制定话语权 如何提升企业家的获得感,让企业家充分享受政策红利,温州给出的答案是让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今年4月,全国首个关于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温州市民营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程序暂行办法》正式实施。 至今,温州市工商联已积极组织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关于积极处置历史遗留的工业园区、工业点和其他企业无产权工业用地及房屋问题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市金融办关于《温州市民营企业“融资畅通工程”实施方案(送审稿)》和市政府服务局《关于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涉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延伸的实施方案》等三个涉企文件制定企业家意见征求会,邀请有关企业家、商协会代表参加,收效良好。企业家普遍反映对政策的知晓度有所提高,参与度也更强。据介绍,征求企业家意见还将作为涉企政策出台的前置要求,由温州市司法局牵头汇总部门出台涉企政策的年度计划。 建平台: 打开政企双方“面对面”窗口 为助力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温州市工商联积极创新载体。 今年3月,正式搭建民营企业维权服务平台,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和信函渠道受理维权投诉件;建立温州市民营企业维权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将每季末或每半年度末的周五设为“企业维权接待日”,以圆桌会议形式邀请市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与企业家代表面对面沟通交流,解决问题。 截至今年6月底,维权平台已受理41件投诉件,均已答复或化解。 强服务: 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切实提升 日前,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法治论坛在温州举行。来自国内司法界、工商界的领导嘉宾、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等齐聚瓯江之畔,共同探讨民营经济法治建设的路径举措,也为温州企业家们上了法治护航民营经济的重要一课。 在提升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增强企业家法治意识方面,温州市工商联不断开展公益性的法律服务。近年来,联合光正大和嘉瑞成等专业律师事务所开展民营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系列培训、法律宣讲和法律讲座等,更为企业进行“量体裁衣”,助力企业完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税务管理、会计核算管理等制度,提高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据统计,去年温州市工商联共计开展法律培训12场,培训人数1530人,“法律体检”专场服务3场,体检企业35家。 此外,温州市工商联也在持续开展“进商会、访企业、助发展”活动,结合三服务活动,驻会领导分组定期联系和走访行业协会商会和会员企业,收集协会商会和企业存在共性的问题和困难,转交有关部门予以解决。同时开展“百会万企”评议部门活动,通过网上匿名评价涉企部门满意度和收集问题困难,形成分析报告,提交市纪委作为万人双评议的依据。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