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9-06-28
2019-06-28 第05版:五版 【字体】大 |默认 |

民企债券融资在同业市场初显身手

帮助中小银行渡过流动性考验缓解融资难题

作者: ■本报记者董潇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989

    受前段时间包商银行被接管事件的影响,同业市场一度遇冷,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对单家银行信用增信,以及对中小银行整体流动性支持两方面的措施,帮助中小银行渡过流动性考验,减轻了同业市场的震荡。其中值得关注的是,民企债券融资提供支持的工具,也在同业存单发行中派上了用场。
    首次运用于同业存单市场
    作为银行类金融机构吸收存款补充流动性的一个重要来源,同业存单市场近来频频被提及。包商银行被接管事件发生后,同业存单市场更是经历了一波调整及变化期。为了减轻流动性冲击,央行及时出手,通过多种手段提供流动性支持,记者从中国货币网获悉,锦州银行发行今年第141期同业存单,计划发行量20亿元。本期存单由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简称支持工具)提供信用增进。据了解,这是央行首次以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支持银行发行同业存单。
    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究竟是什么?简单来说,它是由人民银行运用再贷款提供部分初始资金,由专业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
    该工具于去年10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首次提及,会议决定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市场化方式帮助缓解企业融资难。
    央行随后发文称,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同时,央行积极支持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以及债券信用增进公司等机构,在加强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的基础上,运用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等多种手段,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据了解,易纲在今年5月30日举办的“2019金融街论坛年会”上透露,截至目前,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已经发出去87只,金额将近400亿元。
    此次央行出手,以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方式为中小银行发行同业存单提供信用增进,意味着曾经给民企债券融资提供支持的工具,也在同业存单发行中派上了用场。
    同业市场回暖
    央行此次增信措施,主要通过提高公开市场操作频率,维持市场整体流动性充裕,并辅以向中小银行增加再贴现、常备借贷便利(SLF)额度作为流动性补充,精准支持中小银行,客观上缓解了中小银行融资难题。
    据公开数据显示,6月份以来,央行均开展逆回购,逆回购投放共计7250亿元,并开展MLF投放5000亿元,累计投放资金12250亿元;与此同时,逆回购到期7800亿元,MLF到期4630亿元,累计回笼资金12430亿元。
    回望去年同期,2018年6月1日至6月18日,共11个工作日,央行开展逆回购7600亿元,MLF投放4630亿元,累计投放资金12230亿元;逆回购到期7400亿元,MLF到期4980亿元,累计回笼资金12380亿元。对比来看,今年央行资金投放力度略高于去年同期。
    值得关注的是,中小银行可使用合格债券、同业存单等作为质押品,向央行申请流动性支持。对此,接近央行人士对记者表示,把同业存单纳入SLF质押品范围,就是央行支持中小银行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稳定和恢复市场信心。
    恒丰银行战略发展部研究员王丽娟也表示,央行采取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为了呵护市场流动性,进而缓解中小银行的流动性压力。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同业存单市场逐渐平复。在包商银行被接管第四周,全市场共发行同业存单4996.8亿元,发行量超过前一周,是包商银行被接管后首周的4.5倍。从认购率来看,6月17日至20日市场计划发行同业存单共5966.5亿元,认购率83.7%,继续好转。
    非银融资一度承压
    银行业突发事件所引发的结构性流动性压力也传导到非银端。从近期债市情况来看,有券商人士对记者指出,近期银行间流动性紧张状态由中小银行蔓延至非银机构,特别是可质押债券资质在AA+以下的非银产品户承受较大压力,质押式回购跨月价格最高一度达到10%以上。
    “因为个别银行被接管,间接地让资管产品进一步打破刚兑的预期也在升温,这直接导致很多产品户难以借到同业资金。”上述交易员表示,“资管新规中有关打破刚兑的规定是指打破面向委托人的刚兑,但对于交易对手方的刚兑应该也有可能会被打破,管理机构不应该再为所管理的产品去背书。”
    “现在还没有出现很多资管产品账户交易违约的情形,但随着去杠杆的不断推进,不排除会有一些产品由于流动性问题在同业市场中暴露出风险。”一家AMC系券商资管投资经理表示。
    目前市场上感觉最难受的,是没有造血功能的非银机构,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市场的特点是流动性的“两极分化”,即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或其他大型金融机构资金相对宽裕,但同业间对于非银、产品户等交易对手的授信则并不友好。
    “某些机构的刚性兑付被打破后,同业市场间的短期风险偏好正在快速下降,导致一些同业负债较高的、资质较差的城商行、农商行类机构、非银机构以及产品户都很难获得资金拆借进而让平头寸变得困难。”一家汇金系券商固收分析师表示,“这种情况下,这些机构就只能卖掉持仓内的相对优质资产,比如利率债,进而导致债券市场出现下行。”
    在央行和证监会密集组织大行和头部券商、基金公司开会,呼吁和鼓励支持非银机构融资之后,据记者了解,目前几家头部券商正在更新对方名单库,适当扩大符合资质的对手范围。
    天风证券研究报告指出,非银机构目前绝对体量已经较大,对于支持实体经济、居民资产配置方面都发挥着较重要的功能。如果非银机构面临较严重的流动性危机,同样会对资金面以及整个金融市场产生较的外溢影响。天风证券认为,亟须引入救助非银的机制,帮助有合理资金需求的非银机构控制风险、避免违约。
>>链接:
事件回顾
    5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公告,鉴于包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出现严重信用风险,为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有关规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决定自2019年5月24日起对包商银行实行接管,接管期限一年。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会同有关方面组建接管组,对包商银行实施接管。自接管开始之日起,接管组全面行使包商银行的经营管理权,并委托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托管包商银行业务。建设银行组建托管工作组,在接管组指导下,按照托管协议开展工作。
    包商银行事件打破同业刚兑预期,短期市场担忧流动性冲击。在包商银行的接管处理中,对于个人客户及5000万以下的对公和同业客户本息实现全额保障,然而对于5000万元以上本息,预计平均保障比例在90%左右,打破刚性兑付,引发市场对两大风险的担忧。一是流动性风险,刚兑预期打破后,部分资质较差的中小银行同业资金融入难度加大,一旦中小银行同业资金难以续接,银行则会率先在资产端抛售流动性较高资产,利率债等资产抛压加大,同时流动性的紧张将进一步传导至非银机构及产品。二是信用收缩风险,当流动性风险恶化,资产抛售压力将会持续向流动性差的资产传导,银行信用创造及货币派生意愿均将受到影响,影响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效率。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