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9-06-25 第01版:一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量增、面扩、结构优化 |
小微金融服务取得阶段性进展 |
|
作者:
■吴雨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508 |
|
|
|
|
|
|
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生力军,如何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备受关注。24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金融系统按照“几家抬”的思路,综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差别化监管和财税优惠等政策合力,组合发挥信贷、债券、股权“三支箭”作用,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为全面总结2018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新政策、新做法、新成效,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等部门编写了《中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报告(2018)》。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小微企业获得的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融资成本明显下降,金融服务覆盖面逐步拓宽,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品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便利程度持续提高。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8万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较2017年末上升8.2个百分点;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占比为12.5%,较2017年末上升6.3个百分点;普惠小微主体授信1793万户,较2017年末增加467万户,增长35.2%。 报告指出,这些成效的取得,得益于不断完善的金融政策和支持体系。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资源配置、改进信贷管理机制、强化金融科技运用、创新产品服务,服务能力与水平不断提升。同时,票据市场、债券市场等多层次融资市场融资体系不断完善。此外,货币政策、差异化监管政策、财税激励等政策支持体系更加健全,保险、融资担保、地方风险补偿、征信体系等风险分担与信用增进机制逐步建立。 人民银行市场司副司长邹澜在当日召开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有关情况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以来,小微企业贷款继续呈现“量增、面扩、结构优化”的态势,普惠小微贷款保持较快增长,信贷支持的小微户数持续增加,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中的信用贷款占比持续提高。截至今年5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0.3万亿元,同比增长21%;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2363万户,同比增长35.4%。 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巡视员张金萍介绍,在监管部门针对小微金融服务推进差异化监管的同时,各家银行也在资金转移定价、考核倾斜、专项费用、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尝试。目前,已有5家国有大行完成普惠金融事业部挂牌。 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工、农、中、建、交五家国有大型银行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去年末增长了23.7%,已完成今年全年计划的大部分;平均利率4.79%,比去年全年下降了0.65个百分点。 邹澜表示,国有大行发挥头雁作用,通过扩量降价带动降低小微企业融资的综合成本。长期来看,还要强化各类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服务能力,构建一个市场化、竞争性的小微金融服务体系。 报告认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仍是我国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金融服务供给与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之间仍然存在差距和不匹配的情况。中小金融机构发挥作用相对不足,在业务规模、覆盖面、市场份额上都相对较低。 邹澜表示,要持续发挥股份制银行的业务和技术优势,有效发挥城商行和农村法人金融机构贴近地方、管理灵活的本土优势,积极发挥民营银行、互联网银行的场景和模式优势,引导各类机构在组织架构、内部管理、服务效率等方面形成各自特色。 他同时强调,中小银行在面临大行竞争时,要进一步发挥自身特色,提高小微金融供给的质量。而国有大行应注重挖掘本行各类客户资源,提高对小微主体的首贷支持力度,努力拓宽小微信贷的覆盖面。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邹澜表示,人民银行将联合相关部门持续推进构建竞争充分、成本适度、风险可控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长效可持续机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