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9-06-05 第08版:八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德昌祥119年大事记 |
|
|
|
|
|
|
●1900年 刘辅臣、杨德轩创办“德昌祥”药号。数年后名震全国,时人一度将华北“同仁堂”、华东“胡庆余堂”、华南“陈李济”与西南“德昌祥”并称为“四大名堂”。 ●1925年 德昌祥汉口采购药材归途遭遇劫匪,船焚货毁,濒临破产,刘辅臣抱恨去逝。其子刘绍先临危受命,与杨竹屏行二次创业,数据即使德昌祥重振声威。 ●1935年 薛岳追剿红军进驻贵阳。德昌祥商铺遭薛中某排长率兵化装夜劫,损失掺重。同看,德昌祥在大十字修建“德昌祥参茸燕号”。该商楼成为贵阳市标志性建筑。 ●1938年 因日寇入侵,药材货源紧张,汤药需求大减。刘绍先、杨竹屏决定改走制药道路。遂于贵阳市杂华宫创建贵阳第一个制药企业——德昌祥制药厂。 ●1939年 18架日机轰炸贵阳,德昌祥大十字店因之被焚,几近破产。几经努力,方才恢复元气。 ●1949年 贵阳解放。德昌祥受到党的亲切关怀。●1955年 德昌祥响应国家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改制成立“公私合营德昌祥制药厂”。 ●1967年 转为全民所有制,由此成为国营企业,并更名为贵阳(市)中药厂。一度跻身全国56家重点中成药企业。 ●1995年 受国家关贸协定谈判相关影响,拳头产品杜仲虎骨丸被强行停止生产、销售。企业经营陷入困境,一度靠借贷发工资。 ●1996年 为摆脱困境,贵阳中药厂转变计划经济销售模式,引入市场经济营销手段。推出大型营销活动“平民医疗计划”。该营销活动取得巨大成功,企业当年一举扭亏为盈,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大幅提升。 ●1997年 重新推出当家产品妇科再造丸并获得成功,第二年妇科再造丸成为新的拳头产品。此后企业发展势头迅猛,重新成为贵阳市国营企业的一面旗帜。 ●2000年 改制恢复民企身份,恢复老字号,更名“贵阳德昌祥药业有限公司”。公司由此解决体制瓶颈,驶入发展快车道。 ●2003年 汉方集团并购了拥有国企背景的贵州百年老字号德昌祥。 ●2007年-2009年 德昌祥以重建“德”文化着手,进行文化整合,开启机制改革。由此解决国有体制遗留的问题,建立起全新的、充满生机的现代企业运作模式,三年内,德昌祥步入稳定发展的轨道。 ●2009年 “德昌祥”商标被授予“贵州省十佳著名商标”;德昌祥58个品种入选新版医保目录;德昌祥13条生产线通过国家GMP五年重新认证现场检查;公司获贵阳市第五批知识产权试点企业。 ●2010年 德昌祥荣获2009年度贵阳市重点提速增效工业企业;德昌祥荣获2009年度贵阳国家高新区财政贡献突出企业奖。 ●2011年 2011年5月31日,德昌祥与上海奥美广告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在广州奥美公司会议室隆重举行妇科再造丸品牌服务合作协议,这标志着公司在未来3-5年将妇科再造丸打造成为中国知名妇科品牌的产品品牌战略迈出了重大一步。 ●2012年 成立德昌祥中药材种植公司,从源头上保证药材质量,同时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公司投入巨资,规模化建立了一批GAP药材种植基地。 ●2014年 德昌祥投入5000万物资与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等联袂开展辐射全国的大型公益活动“德昌祥·温暖半边天”。项目实施周期为5年,将惠及50多万妇女。 ●2016年 德昌祥子公司——贵州尊生贵养健康有限公司成立,致力于大健康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大健康综合服务等,以创造先进的健康服务平台。 ●2018年 7月5日,德昌祥国药馆新华馆在贵州·贵阳·南明区·新华路盛大开业,截止到目前,多家德昌祥国药馆、国医馆、理疗馆、养生馆等在贵州成功开业并有序经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