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9-06-05
2019-06-05 第08版:八版 【字体】大 |默认 |

让“老字号”担起打造商业文明新时代使命

作者: ■黄勇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237

    “老字号”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老字号企业作为中华悠久商业文明的传承者、记录民族文化记忆的活化石,不仅拥有世代传承的独特产品、精湛技艺和服务理念,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文化价值。
    贵州省现有“老字号”企业56家。其中,由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有9家,贵州省商务厅组织认定的“贵州老字号”企业49家。贵州省老字号主要分布在药、酒、茶、餐饮、食品等行业,是贵州省商业文明的重要成果。
    调研发现,影响“老字号”企业发展的因素既有企业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就其内部因素而言,一是老字号企业体量规模不大;二是人才短缺。企业的行业领军人才、管理人才、专业技术及营销人才短缺,已成为老字号企业与新兴企业的明显劣势。
    外部因素而主要体现在营商环境制约、品牌宣传推广乏力、“老字号”企业受关注度不够等方面。普遍存在对“老字号”扶持政策少、品牌保护意识差、融资难等问题,企业对有关政策的知晓度不高,相关政策落地效果也有待提升。随着新媒体、自媒体等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发展,传统的宣传方式对新消费阶层的效用并不明显,宣传推广思路不开阔。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有限,处罚力度小,劣质产品对品牌影响很大,降低了百姓对“老字号”的信任度。此外,税负过高问题也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应创新传统品牌保护与发展模式,建立“老字号”长效机制,提炼其优秀的经营理念和文化,提升影响力,大力支持老字号企业技术创新,深入挖掘、包装、培育、宣传一批具有深厚历史、文化传承、地域特色的公用品牌,逐步构建以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知名品牌为主体的品牌体系,营造“老字号”发展良好氛围。
    进一步完善品牌建设引导机制,采用多元化发展、品牌运营模式振兴“老字号”。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品牌战略和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围绕研发创新、质量提升、管理改进、市场营销、服务提升等环节,加强优质品牌支撑能力,提升传统品牌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快构建行业标准体系,引导企业制定品牌管理体系,引导和鼓励企业建立健全涵盖计量、质量、安全、环境保护在内的标准化监测管理体系。构建品牌保护体系,打击各种冒用、滥用公用品牌行为,建立区域公用品牌的授权使用机制和品牌危机预警、风险规避和紧急事件应对机制。建立完善企业品牌培育、发展、保护等政策支持体系,鼓励企业间联合创建品牌。鼓励有条件的使用特色产品注册商标和原产地标识,申报著名商标,打造地方特色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鼓励通过兼并重组、市场融资、连锁加盟等方式组建大集团,打造大品牌。实施“基地品牌化、企业品牌化、产品品牌化”三位一体品牌战略,推进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充分利用电商平台、线上线下融合、“互联网+等”新兴手段,加强品牌市场营销,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作者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