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9-06-05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踩雷”板子应主要打在自然人身上 |
|
作者:
■易才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108 |
|
|
|
|
|
|
随着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的意义日益提升,如何优化生态就成了重要议题,近期监管层则主要在内部“排雷”和喊话提振投资者信心上下功夫。 最近一个多月,A股三大指数震荡下行。有鉴于此,6月2日晚间,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亮相新闻联播,从基本面、风险因素、外部影响等方面乐观评价当前A股。 的确,从目前A股市场整体情况来看,无论是纵向比较过往,还是横向与其他市场对比,都不应该悲观。 从最为重要的估值来看,截至6月3日收盘上证估值13.3倍,低于美国道琼斯(19倍)、法国CAC40(19倍)、日经225(16倍)、德国DAX30(16倍)、英国富时100(17倍)等全球主要股指,处于历史低位的市场估值显示了市场发展的巨大潜力。深成指、创业板指同样处于历史低位。 在资本市场潜在风险的评估方面,一直以来,杠杆资金被认为是股市下跌的重要推手和风险的潜在因素,2015年A股巨幅波动主要原因就是杠杆资金。据易会满介绍,目前市场杠杆融资总额为1.2万亿元,只有2015年的20%,也就是说,历经四年的去杠杆,配资等各类杠杆资金消化了80%。 至于中国经济基本面和中美贸易摩擦这些时下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的外部因素,一系列深化改革开放和提振实体经济的政策举措正逐步落地,经济稳中向好的总体判断符合当前实际和今后走向;中美经贸摩擦虽然对资本市场影响客观存在,但程度是可控的。易会满用“资本市场韧性在增强,抗风险能力在提高”来总结归纳。 虽然从静态看目前A股市场不宜悲观,但在通过法治化、市场化改革优化资本市场生态方面,尚有诸多未竟之业,而这也正是当前监管层致力的方向。 今年以来,A股市场出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上市公司或董监高遭立案调查比往年多了不少。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已有43家遭立案调查,去年全年仅27件,2017年为19件。部分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有的则是因涉嫌内幕交易,如备受关注的康美药业、康得新皆因涉嫌大股东侵占资金等问题被调查。 与立案调查相伴随的是交易所频发年报问询函,截至5月底,交易所共对371家上市公司下发了问询关注函,其中仅5月20日至25日沪深两市就披露了约150家上市公司问询函件,覆盖多个行业上市公司年报问询,内容包括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业绩真实性、并购重组业绩是否达标和会计处理合规性等。 令人遗憾的是,在监管层立案或交易所发问询函之后,上市公司股价往往会应声大跌,被投资者称为“踩雷”。如果被询问的上市公司确实存在信披违规或业绩造假问题,由此造成股价大跌,那么还应该完善投资者索赔机制,并将板子主要打在自然人身上。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