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9-06-03
2019-06-03 第05版:五版 【字体】大 |默认 |
福建省工商联:

助脱贫攻坚 促乡村振兴

作者: ■徐志南本报记者俞凤琼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665
    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最重要的是防松懈、防滑坡。福建要求各级工商联、商会组织和广大民营企业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坚持不懈地推进"千企帮千村"行动,坚持"脱贫不脱钩"的要求,对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再扶一下、再送一程,防止出现新的贫困和返贫现象,推进"千企帮千村"行动提质增效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福建省企村帮扶取得明显成效。记者从日前召开的福建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推进会暨民企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会议获悉,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282家民营企业和商会组织参与行动,结对帮扶1326个贫困村,共投入6.47亿元帮扶资金,其中产业扶贫投资63737.57万元、就业扶贫资金3671.93万元、公益扶贫捐款捐物折合16571.45万元、技能扶贫资金206.69万元,受惠贫困人口39971人。
    从2016年2月启动“百企帮百村”,到2018年4月升级为“千企帮千村”,再到民企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广大民营企业、商会组织积极响应福建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省扶贫办、省光彩会等部门的号召,谱写了一曲曲扶贫赞歌。参与行动的圣农集团、春伦集团在2017年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会上受到表扬,厦门恒兴集团2018年受到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工商联表彰。南安市工商联打造精准扶贫升级版,得到全国工商联领导的批示肯定……
结对帮扶惠及四万贫困人口
    三年多来,福建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等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三个关键性问题,为“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划重点”,不断写就脱贫攻坚战新成就。
    产业扶贫有新成效。引导参与帮扶的民营企业、商会组织把提高贫困户和贫困村集体收入作为帮扶的切入点,因企因村施策,促成贫困村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农民变股东、农产品变商品,探索出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的双赢模式和长效机制,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和贫困群众内生脱贫能力不断提高。如福建春伦集团在永泰梧桐镇流转2000多亩闲置土地,引导农民种植茉莉花,并以高于原收购价统一收购,每年每户增收3万多元。
    就业扶贫有新扩大。引导民营企业为结对村开辟就地就近就业途径,定点招收帮扶村农民务工就业,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开展“扶贫入户、送岗上门”活动,引导帮扶对象增强脱贫意识,提高就业质量和脱贫本领,以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如祥龙集团在宁化县淮土镇禾坑村开设“扶贫车间”,把鞋面加工点办进贫困村,解决贫困户富余劳动力及农闲时的就业,贫困户年均增收2万余元。
    技能扶贫有新拓展。坚持“扶贫更要扶智”的理念。把唤醒贫困群众脱贫意识作为帮扶的主攻目标,针对贫困地区劳动力增收产业少、眼界不宽、务工技能缺乏的实际,以贫困劳动力转换观念、增收脱贫致富为目的,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劳动力专业技能水平,从简单型向技能型转变,催生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共有57家民营企业投入206.69万元帮助实施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惠及2706名贫困群众,新增劳动就业2000多人。
    捐助扶贫有新增长。鼓励引导民营企业采取直接捐赠、设立扶贫公益基金、建设公共设施等形式,通过捐款、捐物、助学、助老、助残、助医、修建村级基础设施,改善了农村的水、电、路、灯、医、学等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贫困村群众的扶贫获得感。如龙岩市康豪贸易有限公司在长汀一中设立“阳光班”,连续三年为300名贫困生提供生活补助,共资助贫困学生5300多名、捐赠助学资金1850多万元。
鼓励民企投身农村产业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根据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2018年4月,福建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等单位积极动员广大民营企业家在巩固脱贫成果基础上,选择有一定基础和条件的乡村,充分挖掘乡村经济、生态、社会、文化价值,兴办环境友好型企业,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福建要求各级工商联、商会组织和广大民营企业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参与乡村振兴战略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要原地踏步,而是提升“千企帮千村”行动成效、开创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工作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当前,要持续推进“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工作,在巩固成效基础上,各地要因地制宜,就地就近衔接好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和行动。今年,福建省工商联将首次发布全省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报告,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行动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民营企业既有优势,更有责任。目前农村产业振兴中所缺的资金、技术、市场、人才、管理等要素,往往是民营企业的优势。福建要求各级工商联引导民营企业把握好党中央有关乡村振兴的优惠政策,把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投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帮助乡村产业更兴旺、农民更富足。在产业振兴中,民营企业要善于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作出判断,在市场竞争中寻找商机,在求得自身发展的同时,推动乡村产业的发展和乡村的振兴。确保行动在老区苏区提质增效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脱贫攻坚三年多来,福建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会同省扶贫办、省光彩会、省农发行尽锐出战,攻克坚中之坚。
    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最重要的是防松懈、防滑坡。福建要求各级工商联、商会组织和广大民营企业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坚持不懈地推进“千企帮千村”行动,坚持“脱贫不脱钩”的要求,对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再扶一下、再送一程,防止出现新的贫困和返贫现象,推进“千企帮千村”行动提质增效。
    此外,福建还要求各级“千企帮千村”行动领导小组加强对推进脱贫攻坚、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统筹协调、谋划部署。参与帮扶的民营企业、商会组织增强重诺守信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签订的帮扶措施要一项一项落实到位,兑现对贫困村贫困群众的庄严承诺,确保乡村产业振兴的成效更高、更可持续。
    当前,脱贫攻坚战已“换挡提速”驶入“快车道”。站在新起点,面对脱贫攻坚新目标,福建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省扶贫办、省光彩会、省农发行表示,将继续促进“千企帮千村”行动在老区、苏区提质增效,助力老区、苏区人民同步脱贫奔小康。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