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9-05-31 第07版:七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一行两会”支持北京发展高质量金融产业 |
推动改革试点在金融街落地 |
作者:
■本报记者朱永康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721 |
|
|
|
|
|
|
“近年来北京金融业的发展环境不断完善,金融的国际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明显提升,下一步人行将一如既往支持北京发展高质量的金融产业,支持国家金融业改革开放政策在北京落地,支持金融街加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的建设。”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2019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 据了解,过去几年,人行积极支持评级公司和国际上先进的金融机构在北京落地。积极支持北京市试点跨境人民币业务,北京在全国率先实现动产担保统一登记和统一查询。下一步人行将不断深化金融业的改革开放,支持资本项目便利化的政策试点,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等政策在北京落地。 “近年来,北京金融街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日益完善,已经成为集体集决策、监管、标准制定、资产管理、支付清算、信息交流、国际合作等为一体的国家金融管理中心。”易纲认为,金融街在金融管理的能级,金融机构资产的规模等方面,处于国际的第一梯队,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支持金融街论坛发挥品牌优势,不断向世界发出大国金融管理中心的声音,支持高端金融要素资源在金融街聚集,推动支持金融业发展和试点,在金融街落地,推动外资、外汇政策在金融街先行先试,支持外资金融机构拓展业务,指导开展专业性的国际合作,支持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示范园区的建设。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银行业、保险业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尤其是中国银行业、保险业全面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的基础上,不断自主扩大开放,不断向世界打开大门。”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认为,在目前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进一步抬头,全球经济贸易体系受到了严重地干扰和挑战的国际环境下,银保监会将持续放宽外资机构准入的条件,允许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银行、保险机构,以开放促进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允许外资投资和设立各类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丰富外资银行的经营业务和经营业态,持续推进行政审批的改革,不断地改进外资的营商环境。 据介绍,外国银行业、保险机构在华机构的数量不断增长,截止到2019年4月,共有来自54个国家和地区的215家外国银行在华设立了41家外国银行法人,115家外国银行的分行和153家代表处,外资银行的营业机构已经达到982家。同时,共有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保险机构在华设立了59家外资保险机构和14家外资保险中介机构,下设分支机构达到1800多家。共有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保险机构在华设立了132家代表处。 王兆星表示,外资银行和外资保险机构参与中国经济发展和提供的服务已远远超出其资产份额所反映的价值。银保监会要不断完善与开放水平相适应的监管方式和方法,确保在开放中维护金融的安全稳定。 前不久国务院批准北京作为服务业改革开放综合的实验区,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兆星认为北京金融业进一步改革开放对于整个北京乃至全国的服务业的发展也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北京的上市公司已经形成了主板的北京板块和创业板的中关村板块。近三年的IPO和公司债等融资已经达到了近3万亿,这在全国的占比也是非常高的。”中国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表示,下一步证监会要继续充分发挥好资本市场的功能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保、产业升级等方面创新投融资一体化和综合性金融服务,在副中心的建设、冬奥会等首都城市建设的重点领域设计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精准、高效地支持首都发展。 近年来,北京市打造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中心,构筑了适应科创和文化类企业成长的环境,截止到今年4月底,科创板的辅导备案企业居全国首位。“170家准备上市公司当中,有51%以上,都是来自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企业,1343家的新三板挂牌企业当中,130多家是创新型公司。”阎庆民表示,下一步证监会继续增加工具的灵活性,支持产业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为文化产业和科创企业提供资本的支撑。 阎庆民表示,证监会将继续优化证券金融服务结构体系,拓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新渠道。通过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构建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新平台,营造资本市场良好发展的新生态,支持北京市发展高质量金融产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