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9-05-31
2019-05-31 第04版:四版 【字体】大 |默认 |

打造“同心谷”建设“五有之家”

作者: ■雷元江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733

    2012年,受组织的关怀,我有幸回到阔别五年的工商联系统工作,担任江西省工商联主席。应该说曾在南昌市工商联的十年里,对非公经济工作留有深厚的情怀。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我采取系统思维,对促进“两个健康”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认识到只有非公经济健康发展了,工商联才能发展;只有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了,工商联才能有为有位。因此,我强化了一个理念,必须站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来谋划全省非公经济,站在全省工商联系统的广度来提升系统服务能力,通过五年乃至十年的努力,把江西省工商联打造成民营企业家“有认同感、有获得感、有归属感、有荣誉感、有方向感”的共同家园。
    实现“五有之家”,首先必须要有“家”。鉴于江西历史上的江右商帮,曾经将万寿宫建在全国各地。因此,一来到省工商联,我提出“古有万寿宫、今有同心谷”的口号,旨在动员全省各级工商联、世界各地赣商,建设赣商自己的城市综合体、商会大厦,计划用五年至十年的时间,打造全国各地若干“江西同心谷——赣商之家”,使之成为赣商经济的象征,赣商形象的发言,赣商精神的标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别人做到,首先自己要做到。我经过广泛调研,排除阻力,动员全省41位民营企业家在红谷滩新区凤凰洲购地186亩,投资80余亿元,建设“江西同心谷——赣商之家”。通过五年来的建设,江西“同心谷”已经基本建成。目前,我们正在以“同心谷”为江西民营企业总部基地,着力打造全省服务非公有制经济“一会七中心”,即民营经济研究会、金融服务中心、赣商文化传播中心、民营企业创新中心、人才交流培训中心、维权服务中心、非公经济大数据中心、一带一路服务中心。目前民营经济研究会、一带一路服务中心、非公企业维权服务中心已经正式运转,其他中心正在有序推进中,一站式的民营经济综合服务体系渐成雏形。与此同时,我们制定基础设施建设十年规划,提供三个建设样板,召开动员会、现场会,大力推动建设“同心谷”。至今全省已经建成“同心谷”20家,全国各地商会大厦建设稳步推进,工商联打造出“同心谷”,非公经济人士有了“家”。
    工商联是非公经济人士之家。作为“家”,必须做强基层组织建设,做大做优非公经济人士队伍,因此,我会十分重视基层组织网络建设,我称之为“六网一胞”,具体为工商联队伍网、非公党建网、异地商会网、外埠商会网、行业商会网、乡镇街道商会网和会员组织细胞,2012年开始将异地商会、外埠商会、行业商会作为建设重中之重;2014年将非公党建列为重点;2017年底,我在调研中了解到,工商联工作在工业园区处在真空状态,工商联工作手臂无法触及。为此,2018年省工商联将工业园区工商联分会(商会)建设列入组织建设的重点。目前,此项工作进展顺利,已组建97个工商联分会。到2018年底,全省工商联共有会员17.76万个,商会组织3115个,其中,异地商会510个,行业商会748个。
    当基层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谋定后,2012年底,我对全省非公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系统调研,通过对比分析,我得出一个结论,江西经济发展的落后,在于非公经济的落后。2013年初,我在江西省政协大会上,作了“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的大会发言,引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决定由省工商联深度调研并代省委、省政府起草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文稿,2013年底出台了《中共江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意见》(赣发[2013]14号,以下简称为“1314号文件”)。这个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促进非公经济发展专门出台的第一个文件,是省工商联单独代省委、省政府起草的第一个文件。在该文件的指导推动下,省委调整了非公经济发展领导小组,设立2000万元的非公经济专项基金,开展了万人动员、万人宣讲、万名干部进万企和万企培训等具体显著影响的活动。由此,省直部门、各地市纷纷出台举措,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推动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助推非公经济发展的喜人局面。全省将非公经济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非公经济取得“677889”的显著成效,为新时代江西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从而江西经济增速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彰显了后发优势。
    “1314号文件”的出台,工商联掌握了一定非公经济发展的话语权,让全省非公经济人士认识到工商联就是他们的家,是可以为他们说话的地方,增强了民营企业家的归宿感。为了强化这种“话语权”,我会在全省100县(市区)开展服务民营经济最佳环境县推选活动,两年一次的推选至今已经举办三届,关注度日益提升,许多县委、县政府将之作为招商引资的品牌而激烈角逐,这也对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编发《江西民营经济内参》、《江西民营经济专报》,对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批示,有力推动了一批制约民营企业发展难题的解决。按照江西省工商联代起草的《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指导意见》,省工商联着重推动省委、省政府与民营企业面对面地座谈交流,2017年,在省工商联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期间,我们召开“贯彻新发展理念,培育发展新动能”民营企业座谈会,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出席讲话。此后,全省“两会”期间,省委、省政府每年均召开一次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打通了省领导与民营企业家对话交流的通道,提升了民营企业家的归属感。
    我们的有为,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重视。2018年省委、省政府组建省非公有制企业维权服务中心,成为省工商联下属事业单位,通过统一的“967788”维权服务专线电话、“江西省政企直通平台”移动APP、来信、来访、“967788”维权服务邮箱五位一体的受理渠道,为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提供维权服务、政策法规咨询,承担维权诉求的受理、办理、分办、回复、反馈、督办和政策法规咨询、统计分析等相关工作。截至2019年3月31日,中心通过5种受理渠道累计接到非公企业诉求反映1190次。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企业维权工作,分别在维权中心工作专报上作出批示,多位省领导先后到中心调研指导。一些民营企业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在省非公有制企业维权服务中心的协调、督办下得到解决,切实增强了民营企业家的获得感。
    民营企业家最大的获得感,我认为是对他们企业价值的认同和对他们人生价值的认可。因此,我们大力开展非公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非公经济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坚定“四信”,听党话、跟党走。同时,大力开展教育培训、宣传表彰工作,持续推进万企培训工作,深入开展“建设美丽江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行动”“百媒进千企”专题活动,讲好民营企业家故事,传递出赣商好声音;开展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评选表彰活动、改革开放40年50名优秀赣商宣传人选推荐活动。2018年,召开江西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表彰电视电话会议,省委、省政府表彰了98家民营企业和145名个人,营造尊重民营企业家、鼓励先进、激发干劲的浓厚氛围,切实增强民营企业家的认同感。
    对人的认同,莫过于对其精神的认同。对民营企业家的认同,莫过于对赣商精神的认同。自2012年开始,我会就专门成立省民营企业研究会,对赣商历史、现实和未来进行系统研究,编辑出版《赣商志》《江西商会志》《民营经济发展蓝皮书》《当代赣商》,完成一系列填补历史空白的赣商文化研究,这些为研究赣商精神打下深厚的基础。2017年,我会开展赣商精神研究,并成功地由省委在首届世界赣商大会上发布了“厚德实干、义利天下”的新时代赣商精神。为持续做好赣商精神的宣传弘扬工作,2017年,我们拍摄了纪录片《江右商帮》;2018年,出版第一批《当代赣商》丛书并在全国发行,编辑出版《赣商春秋》报告文学;2019年,创作了歌曲《赣商之歌》……从此,赣商精神深入人心,自觉为赣商广泛所用,被写进省委、省政府的文件,走进中央电视台的荧屏,贴上工商联、商会、民营企业家的墙壁,极大地增强了赣商的自豪感、荣誉感、归属感。
    站在新时代,回望曾经服务非公经济发展的十七年工作历程,我感慨良多,收获亦多,工作成绩都是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工商联和省委统战部正确指导下取得的,也是我尽心从事非公经济工作的回报。2018年我根据十多年对非公经济的研究和思考,开展了非公经济历史和理论研究,编著或合著出版的《新中国非公经济史》《新中国非公有制经济论》,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改革开放40年来非公经济发展历史和政策演变,填补了非公经济历史系统研究的空白,开创了非公经济理论研究的先河。
    面对未来,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做大做优非公经济。因为非公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创业创新的主体力量、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力量。而工商联为中国梦作贡献,就是要努力打造非公经济人士的“家”,在这个家里他们能“有认同感、有获得感、有归属感、有荣誉感、有方向感”。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