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9-05-31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发展服务贸易要“量”质”并重 |
|
作者:
■张国栋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367 |
|
|
|
|
|
|
记者在日前开幕的2019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获悉,优先发展服务贸易成为促进我国服务业发展,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的重要发力点。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7万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9.7%,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大行业部门和经济增长主要的驱动力 随着全球经济向服务业倾斜,特别是中国经济结构持续调整,服务贸易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中国,都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当前数字技术正呈现迅猛发展之势,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不仅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也极大增强了服务的可贸易性。在此背景下,优先发展服务贸易,扩大服务贸易开放便成为中国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新闻中的数据表明,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量”是有了,而且够大,也意味着我国已成功实现了由工业化初期到工业化后期的历史性跨越,这既是了不起的成就,更是打造我国经济增长新引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但需要指出的是,高质量发展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简单的高数量发展,而是服务贸易的战略目标。这要求,发展服务贸易要“量”“质”并重,二者不可偏废。 首先,近年来,服务贸易逆差有所扩大,这是发展质量不高的表现,说明了服务企业有效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不匹配。因此提高服务供给质量,关键在于提升服务企业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尤其是国际竞争力,加强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重视“量”的发展,更要重视“质”的提升,在“质”的大幅度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减少无谓的服务进口。同时要扩大服务出口,减少贸易逆差。 其次,服务贸易是对外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但政府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通过政府间谈判协调来突破服务贸易的相关壁垒是普遍手段。当前,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主要是政府推动的发展模式,因此,加强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更加精准地发挥政府作用,提升服务贸易便利化水平,做好“放管服”,是推动服务出口的有效方式。 再次,服务贸易不只是货物贸易的服务附加,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协同发展才是未来的趋势。要不断推进新技术、新思维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融合,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推动服务贸易向价值链高端发展。要不断探索建立适应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培育新动能,进一步深化创新发展试点,对于成功的经验要尽快复制推广。 第四,服务贸易不同于一般的货物贸易,它的投入主要是人力资源。过去40多年,中国以劳动力与资本驱动的发展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衍生了很多低质量发展后果。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步消退,充分利用高素质人才的人力资本红利,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从劳动密集型为主的高速增长阶段向知识和智力密集型为主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势在必行。 总之,中国的服务贸易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全球所占的份额也在大幅提升。但不得不承认,服务贸易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块短板,“量“质”不匹配,往往注重“量”而忽视“质”就是其一。要改变这一现状,使发展服务贸易真正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新引擎,进而推动整个经济高质量发展,既需要做好顶层设计,综合施策,也需要服务贸易企业自身立足实际,加快发展,同时还需要加大开放度,在竞争和学习中增强实力,破浪前行。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