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9-05-23 第06版:六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于海阔:做有工匠精神的民族品牌 |
|
作者:
■本报记者庄道秋 见习记者冒贻宣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496 |
|
|
|
|
|
|
从一开始的夹缝中求生存,到后来在"劈缝成谷",于海阔坚持着相同的理念:客户需要什么,他们就做什么 微粉蜡--一个鲜有人知的产业,在超过13个工业生产领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南京,就有这么一家企业,从小小的实验室起步,秉持工匠精神17年,成为了中国最大的专业蜡粉工厂,与深耕行业多年的世界500强企业抗衡。它,就是天诗蜡粉。 专注于蜡助剂研发和生产,天诗蜡粉,如何在这样一个少有人知晓的小众产业中异军突起?又如何在波澜壮阔的国际市场拥有一席之地?这是年过八旬的老教授于天诗和他的女儿,现任天诗蜡粉总经理于海阔的传承故事;这更是一段实业报国,不忘初心的追梦历程。 不放弃,启程实业之路 利落的短发,随和的笑容,保留着科研工作者的朴素本质,这是于海阔给人的印象。从航天系统工程师,到执掌中国最大的专业微蜡粉生产工厂,于海阔与实业的缘分,起于父亲。 2002年,南京天诗创始人--齐齐哈尔大学教授于天诗,带着几个研究生,在南京市大厂化工园区成立了南京天诗实验微粉有限公司。人生七十古来稀,原本是颐养天年的年纪,于天诗却萌生了自主创业的想法,这在外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实际上,早在十多年前,于天诗就已经开始潜心研究聚乙烯蜡的裂解、氧化、改性、提纯精炼等技术。这一年,他给南京长江边上的一家大型石化企业,转让了一项生产微粉蜡的技术,可是产品少有人问津。为了不让自己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更为了打破国外的垄断,于天诗毅然决定创业,将中国制造的微粉蜡实现产业化,走向世界。 创业的过程是艰辛的,从筹备启动资金,到攻克技术瓶颈,于教授经历了各种困境,光是研发设备就用坏了十几套。"涂料油墨中,蜡助剂的加量只有0.5-1%,如果因为这点助剂的产品质量不合格,使得整个下游全报废了,损失会非常大,所以一开始整个产品的推广困难重重。" 2005年,于海阔从北京来到南京天诗看望困境中的父亲。于海阔和父亲都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毕业生,她曾经是航天系统的一名工程师,但她的专业和父亲的研究并无关系。父亲告诉她,蜡微粉这个产品虽然不大,可是方方面面用的行业有十几个,国内却没有人生产。于海阔刚到公司的时候,天诗的产品有三四十种,客户并不是太多,公司里一个销售人员都没有,只有于教授带着他学生们的一个研发团队,这对于一家公司而言,尚未进入正轨。 "当时我是请了两年假,打算等公司走上正轨后再回去上班,但后来我回不去了。"看到父亲的状况,于海阔决定辞去公职,投入实业。于海阔先是为天诗蜡粉打造了官方网站,并通过反复研究国内市场,厘清了天诗产品的渠道、定位等。网站甫一上线,天诗的办公室电话就络绎不绝。自此,天诗蜡粉慢慢起航。 此外,毕业于材料学和模具专业的于海阔,在父亲的喷雾法制蜡微粉的项目基础上,自主开发出了水性球形蜡微粉、纳米包覆蜡微粉、自修复蜡微粉等产品;并对工艺设备进行重大改进,完全自行研发设备、工艺和配方,开创了多项技术专利,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不妥协,打造民族品牌 在全球为数不多的蜡粉供应商当中,球形蜡粉代表着顶尖制造水平。通过多年的艰苦探索,于天诗成功带领团队研发出了国内首套超临界二氧化碳熔融喷雾生产微粉蜡的技术装备。这种设备生产出的微粉蜡产品,在100倍的显微镜下呈现出精美球形--这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状态,这意味着产品在下游企业的生产中,蜡粉将发挥出最佳性能。 天诗高于行业标准的产品,很快引来了跨国企业的关注。2011年,新厂甫一建好,年产能提升到近300吨,一所行业巨头就"盯"上了天诗。"一开始,我们以代加工形式合作。后来对方提出,包下天诗的所有产能,但是天诗不能再以自有品牌面向市场。"同样的情形发生在2014年,彼时,正是天诗资金紧张之时,美国的一家公司"趁机"提出融资控股。 可这两家企业得到的,是相同的答案:"NO。"于海阔说:"父亲六十多岁创业,不是为了生意,而是把天诗蜡粉这个民族品牌擦亮,这是我们永远的使命。"可正是这几次未成行的国际合作,增强了她的信心,让她更加坚定自己的方向。 从零起步,天诗蜡粉面临着漫长的市场培养。于海阔回忆起创业初期的经历:"初期的订单,有的只有1公斤、2公斤,多的只有1包、2包……"但面临这些要求繁杂、成本高昂的小单,于海阔还是选择"一个都不放弃"。如今,在天诗的实验室里,除了各种仪器之外,最多的就是小型生产设备--前期的实验、摸索,让他们对客户的需求有了更多的了解。 从一开始的夹缝中求生存,到后来在"劈缝成谷",于海阔坚持着相同的理念:客户需要什么,他们就做什么。 随着用户口碑的积累,天诗蜡粉在行业内逐渐被认可。2007年,天诗第一次参加了国际涂料展。令于海阔没想到的是,"不起眼"的天诗蜡粉,第一次在涂料行业亮相,就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的产品一下子得到了很多客户的认可,前面可能还需要去网上找客户、给客户打电话,这一照面,接的订单就做不过来了。" 工业蜡粉助剂,是一种定制化的产品,每个行业、乃至于每一家企业使用的配方都各不相同,通过不断的实验让客户使用合适的产品,是天诗赢得市场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于海阔甚至研发出专用设备,专门解决客户之所难,哪怕"初期花费,是一批产品利润的好几倍"。在这种劲头下,逐渐,天诗开始充分具备了向涂料油墨,橡胶塑料行业提供优质的、可替代进口的微粉蜡的能力,客户从数个扩展为上千个,销售收入持续提升。 不停步,铸就工匠精神 创新无止境。如今的天诗蜡粉,已经可以和国际知名企业对话。于海阔的产业梦,也逐步靠近。17年的深耕细作,南京天诗现有规模客观、资质齐备,总面积10万平方米的蜡微粉生产基地,年产蜡微粉、PTFE微粉9000吨,蜡乳液、蜡浆3000吨;同时正在打造亚洲最大的蜡助剂产业链上下游基地,建成后将拥有16000吨水性蜡助剂的产能,具备强大的成本优势。 此外,天诗还在研发上投入了重大力量,拥有100多套精益的研发设备,以及20多位顶尖人才组成的研发团队,可为不同行业领域提供定制化服务方案。至今为止,天诗蜡粉已为涂料、油墨、皮革、塑料、纺织等17个行业7000家客户提供三百多种优质蜡粉和蜡乳液产品,成功替代进口原材料,真正迈向国产蜡助剂领导者的行列。公司主导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市场排名第一,而客户之中,不乏国际知名的大公司。 近两年,天诗蜡粉始终希望在水性领域做更多的一些工作,在蜡乳液方面已经投入了很大的研发和生产外,也在考虑还有哪些可以并行推进的产品。2018年底,天诗蓝盾杀菌剂走入了涂料市场的视野。杀菌剂和蜡乳液是非常契合的配套产品,在天诗的产品体系中加入杀菌剂,更大优化了天诗的服务内容,让客户感受到天诗服务体系的全面性和专业性。 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公司以年均20%的增长速度发展。目前,天诗蜡粉拥有近20项国家专利,产销量连续5年稳居亚太区前列,蜡产品销量约占全球总量的5%-8%,与80%的全球十大涂料品牌企业有合作关系。 谈到天诗蜡粉目前的成绩,于海阔说:"这是因为,我们专注于我们热爱的事业。"当你选择了专注于此,就会把自己的心血和心思倾注其中。未来,于海阔希望天诗能成为全世界不可或缺的蜡助剂供应商,建立长期持久综合的竞争力,始终保持企业活力和创新性,成为基业长青的百年民族品牌。 国际市场的竞争激烈,唯有少点急功近利、多点专注持久,少点粗制滥造、多点优品精品,才能让中国以"大国工匠"的精神惊艳世界。"天诗"这两个字承载了于天诗教授太多的心血和希望,对于于海阔来说,这是一份传承、一种动力。于天诗教授今年已84岁。说起父亲,于海阔的语调中满含深情:每天还在坚持从家准时前往四十公里外的工厂上班,他的办公室,摆满了各种等待细读文献资料……为了让自己的思维始终能跟得上行业的前沿动态,于教授每天看书读报、学习、画图、做实验……这位精通俄语、英语自学而成的老人,如今依然还行走在科研一线。 "有一句话,父亲常在嘴边:'我也不知道马克思啥时候叫我去……只要我能做,我就要做!'"这是他的坚持。"于老师常常说,无论身处哪个岗位,都应该尽自己所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在工作岗位上,于海阔总是以"于老师"三个字尊称自己的父亲。传承中的创业精神、家国情怀、对科学的热爱,无声地流淌在语句之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