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9-05-17 第07版:七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中国债券纳入全球债券指数或成分水岭 |
|
作者:
【记者朱永康北京报道】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883 |
|
|
|
|
|
|
标普全球评级经济学家团队近日发布的报告《蛟龙入海:中国债市将如何影响亚洲》表示,未来一到两年内,境外投资者所持有的中国境内债券规模可能升至5000亿美元,使得中国更易受到全球金融周期的影响。而与此同时中国债券市场对亚太区金融状况的影响也将日益攀升。 “十年前在中国债券市场几乎难觅境外投资者的身影,目前境外投资者在中国债市的持债规模约为2%。以主要的债券市场标准衡量,上述比重仍很低,但该比重在上升过程中,预计未来一两年内可能达到4%。”标普全球评级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Shaun Roache表示。 中国债券纳入全球债券指数可能成为拐点。2019年4月1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开始纳入一定比例的中国境内债券。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庞大,此举使得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成为首只开始纳入中国债券的主要全球固定收益基准指数。据估算追踪该指数的资金规模达2.5万亿美元。如果按设想的那样,到2021年中国债券在指数中的占比升至6%,意味着将有1500亿美元的增量资金流入。而且其他指数提供商也可能会逐步纳入中国债券。 报告认为,随着外资进入,中国可能逐步放松对国内投资者投资境外债券的限制。届时境外与境内投资者都会将中国债券的收益率与全球基准进行比较,例如美国国债和德国国债的收益率。在全球市场不确定性较高时,中国债市可成为避险投资市场;或者,如果中国债市的实际收益率维持在低位,则可利用中国债市进行利差交易。 据了解,债券市场资金双向流动规模的攀升,将提升中国的全球金融周期风险敞口,但同时也会扩大中国对亚太区金融市场的影响力。中国债券收益率的小幅波动可能引发区域内其他债券和货币市场的大波动。 目前,虽然人民币已成为亚太区金融市场的重要货币,但中国债券市场并未成为该地区金融市场的驱动力量。事实上标普全球的分析显示,亚太区债券收益率仍主要由美国国债收益率驱动。 “前瞻性的财务决策者将需要更新思维,在评估亚太区的金融状况时需注意中国影响力的扩大,其影响的市场将包括利率、债券收益率和汇率。”ShaunRoache表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