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9-05-13
2019-05-13 第07版:七版 【字体】大 |默认 |
仁怀市工商联:

引导民企唱响就业扶贫好声音

作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370
    【本报遵义讯】自贵州省仁怀市社会力量帮扶“四个一”工程暨“百企(会)帮村”工作开展以来,仁怀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积极引导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就业扶贫工作,通过内部造血式扶贫拔出穷根、消除贫困,助力仁怀市精准扶贫工作。
    以产促就,互利共赢。产业扶贫是解决贫困的长久之计,大力发展产业带动周边群众就业,使贫困户自力更生才是脱贫的根本之策。仁怀市香慈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土地流转租赁、农户带土地入股、劳务入股等方式,建设茶叶基地11000多亩,带动周边农户203户直接受益(其中贫困户82户)。在采摘茶青时,合作社可吸纳约10000人次的季节工人务工,每人每天采茶收入达100元以上。为确保农户自种茶叶质量,合作社积极开展农户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工作,聘请省农科院专家到基地进行现场技术培训和指导,共举办培训班5期,培训人员约400人。同时,针对精准贫困户自种的茶青,合作社在同等条件下上浮5%-8%的价格予以收购,为贫困户铺就了一条产业增收的致富之路。
    扶贫扶智,治穷治愚。俗话说:“扶贫先扶智和志,帮人先帮技和艺”。技能培训是帮助贫困户脱贫直接而有效办法,既要授人以鱼,也要授人以渔,有的放失加强致富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让贫困户在实践中长见识增本领。贵州爽净集团成立的职业培训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本着“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原则,先后开设了育婴员、家政服务、白酒酿造、保洁员、酒店服务员、安保员等课程,共开设培训班86期,培训学员3865人,推荐稳定就业1682人,其中培训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共450人,推荐稳定就业216人,为全市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智力保障。
    “雁归扶贫”,助力攻坚。打好感情牌、念好政策经、指好大方向,仁怀市工商联倾力打造“雁归扶贫”品牌,成功引进母先杰、李飞、陈毅、杨远帮、罗寒等仁怀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家乡创建产业孵化园,带动家乡劳动力就近择业,促进家乡经济发展。如仁怀市尖茶溪种植专业合作社依托1200亩黄金梨扶贫产业为基础,带动贫困户67户186人发展,解决就业126人,固定就业8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人左右;聚德鞋业以生产女鞋为主,年销售4000万元左右,带动就业30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0多人,每人每月工资平均3000元左右。
    搭建平台,做好服务。在做好全市脱贫攻坚引导贫困户就业工作中,仁怀市工商联开展双向对接服务,一方面征求企业意见,对全市有用工需求的非公有制企业,按照招工岗位、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等进行分类统计;另一方面对接贫困户,对有意向到企业工作并符合企业用工条件的贫困户进行梳理,向企业推荐。通过双向对接,达到了信息共通,精准帮扶,不仅解决了企业的用工之需,也畅通了贫困户的就业之路,在非公有制企业和贫困户之间搭建起一座互利共赢的就业桥梁。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仁怀市非公有制企业共解决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就业1537人,发放务工工资833万余元。仁怀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通过外部输血式扶贫与内部造血式扶贫相结合,通过自身“造血”巩固“输血”成果,拔出贫困户思想和能力上的穷根,积极引导全市非公有制企业投身全市脱贫攻坚第一线,为该市脱贫攻坚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冯燕)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