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9-04-29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成就中国品牌的“八个隐秘” |
|
作者:
■吴跃农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845 |
|
|
|
|
|
|
品牌有着超越贸易的期望值。品牌后面寄托着着广义文化交流、广义知识交换的秘密,激发着、促进着各地人民与品牌所有国进行更广、更深入文化、知识交流。优秀民族品牌内蕴中华文化以及当代中国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展现企业品牌文化深度、高度和未来方向,消费者从品牌中获得自我意识和归属感和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值。 可以说,一个国家品牌影响力越强,这种文化交流的溢出效应、超越贸易的期望值就越大 品牌是企业家和劳动者共创共建的,弘扬企业家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是一致的。必须强调以品牌为导向,实现生产上的技术创新和经营上的转型升级;必须强调坚守精益求精、精雕细凿、追求完美的制造理念与职业品格;必须强调厚植工匠文化,营造重视技能、尊重技工、尊重工匠的充分的企业文化氛围,激发员工打磨产品、提升质量的热情与动力。 做优做强中国品牌,必须牢牢把握优秀企业家精神中成就品牌的八个“隐秘”: 第一,品牌没有单一性成功,品牌价值最终是国家层面含义。 品牌有没有单一性成功的?企业可以是全球化的、品牌可以是全球市场的,但品牌成长是有具体技术土壤和文化规定性的,即没有完全绝对的一枝独秀,没有企业是可以为品牌而品牌出类拔萃孤独成功的。 为什么?因为成就品牌的除了企业家精神中企业的研发创新突破、工匠精神中制造技术精湛的产品优秀之外,后面必然是一个强大“气场”、具体的文化语境及民族、国家盛衰荣誉的命运共同体--相关产业链的成熟配套和雄厚、高超的制造业整体实力、昂扬强盛的国家经济发展力量和趋势、正能量社会集体文化和积极心态的全球综合影响力、辐射力等。 品牌一定是有具体地域和归属国的,没有产出地域、归属国的品牌不成其品牌,企业和国家,国家和企业,表达品牌永远不可能与国家、民族文化须臾分开的根本属性。 因此,品牌的全球性强大,必须从微观-中观-宏观四个层面上都逐层做到强大——第一层面是产品品牌,历经市场检验而具有高信誉度的产品品牌,与消费者建立一种先入为主的消费信任关系;第二层面是企业品牌,消费者通过产品品牌对企业文化、企业品牌的认同信任有加,企业由此可实现专业扩张及多元品牌支持;第三层面是产业品牌,到了产业品牌层次,一个品牌就已成长为该产业集群的突出优秀代表和代名词,就有了畅行全球的品质优势;第四个层次则是凝聚了国家制造业、国力和文化影响力,成为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商品优秀代表,品牌企业成为国家形象的代表。 优秀企业家精神中品牌力量就是在这四个层面全部做优做强充分发挥品质影响力。 第二,雄厚制造业实力是成就品牌决定性因素。 优秀企业家精神在打造民族品牌上有着无可置疑的“不做第一,就做惟一”的坚定执着、豪情壮志,这蕴藏着企业家不畏艰辛、锐意进取的创业精神,凝聚着企业与时俱进、创新突破的奋斗历程。 品牌能力就是制造业的能力、品牌的高低就是制造业水平的高低,必须看到中国品牌正在发力追赶,Brandz2018年最新排位,中国有14家企业上榜,尽管与美国的54家仍有距离,但与英法等国已经接近,腾讯,阿里两家民企创纪录双双进入前十,中国品牌的所有创新蝶变正在发生,华为等一大批自主品牌已经大步进入全球市场。 第三,综合国力、文化影响力、消费能力是成就品牌重要因素。 当中国GDP据世界第二,制造业超越美国坐稳世界第一之时,也是中国国力全面增强、综合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之时。品牌应该是与中国国力、文化影响力增强后全方位“走出去”的能力正相关。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总体形象,中国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是这种综合影响力的重要环节。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发展出世界级超大城市群,品牌首先是以城市消费为风向标的,英法德西欧国家曾经是工业制造的最先进之地,巴黎是引领时尚之消费城市,欧美的品牌必以她的认定为认定,今后,这样的认定将一定会移师到中国城市来。 第四,庞大内需市场是检验、提升品牌重要基础。 中国经济应坚持外向出口到内需拉动并重,就必须培育和利用强大的国内市场,必须培育品牌、提升国内消费层级,“诱引”和满足基本消费欲望和中产阶层消费欲望,这是中国经济继续增长、高质量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是品牌成长的重要基础。 中国品牌必将以内需市场为基础发挥巨大的文化及消费时尚影响力,世界必定会以中国城市、中国市场、中国中产阶层的风尚及商品虹吸为依据,那么,一大批中国消费品牌完全可以借助中国超级城市群的发展、强大内需市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自信登场,让中国品牌风靡“一带一路”及全球。 第五,与进口品牌合作共存,有利于品牌强大。 中国品牌建设和提升,内需市场与全球市场不是矛盾排斥的,而是相互协调一致的。中国制造业不断巩固和发展,在进一步对外开放中获得了“走出去”的更强实力和更大自信。 实际上,中国的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内需市场的不断扩大是对西方品牌的一次又一次“拯救”。这不仅是指西方品牌在西方本身经济低迷中的市场萎缩,搭中国改革开放快车意外之喜进入中国广阔市场,收获丰赡经济利益,同时,西方产品在中国或合资生产、或加工生产,返销西方、内销中国,获得一次次全新的品牌价值提升。法国、意大利等西方国家时装及奢侈品有了更宽阔市场的天时地利,获得几何数级的全面复苏。 国力增强意味着内需市场消费拉动对全球市场的促进作用,并在这种促进中进一步增强民族品牌影响力。“一带一路”倡议要覆盖欧美,要发达经济体积极参与进来,中国必须一手是强大制造业和全球产业链,;一手是强大国内市场、不仅仅是国内企业有利于扩大投资经济增长的内需市场,同时更是包容促进全球生产力的国内市场。中国更加开放,要以更强大国内市场和更强劲品牌消费能力将全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与我们融合在一起,实现全球市场溢出效应。 第六,生产企业与商业企业共建共赢实现品牌价值。 没有渠道,就没有品牌。品牌的生命力在市场,市场价值是需要通过有力的销售渠道和网络实现的。销售渠道生产企业要努力开拓建设,一定也需要落地方商业企业的积极介入。特别是对于品牌的全球化,没有当地商业企业介入建设销售渠道和网络,品牌则无以唱响,社会心理认同无以落实和推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之所以能够崛起一批打败洋品牌的民族品牌,这与中国商业销售渠道、特别是民营商业企业做强做大销售渠道以及线上线下交互作用显现发达功能紧密相关的。 中国致力于全球化发展的生产企业和商业品牌,都必须有面向全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全球的共建销售渠道,而以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拼多多、惠通达为代表的电商逐鹿中原,代表着中国互联网+新商业模式的强势崛起,积极努力将各阶层、城乡和全球市场一网打尽。 品牌要做到出类拔萃,要靠埋头做优品牌本身,更要靠制造生产企业与市场销售商业企业的合力共建市场系统工程,全球化品牌的价值实现必须依靠强有力的落地方商业企业的销售渠道和网络,所谓终端为王,市场为王,抵达客户手中为王,这就是品牌的最后一公里和品牌宿命。 第七,道德底线是品牌生命根基。 品牌价值意味着企业的市场认知度和美誉度、产品的价值链和客户群、生产的竞争力和利润率。企业家精神通过品牌塑造体现价值创造,体现企业家配置资源的能力,服务社会的重要责任和积极贡献。 提升品牌的过程,就是提高品牌道德标准、提高品牌负责任社会形象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变一度时间以来海外对中国品牌设计差、质量次、以价格低取胜的不佳印象。 当伴随品牌成功的高利润扑面而来时,品牌最大的对手是自己,是心中的“欲魔”,能不能战胜自己,自净自守有所作为,决定了品牌是否能够长盛久誉,如果放任道德蚁穴,放任违德之事暗渡陈仓,必然迅速导致品牌的彻底如山倒的溃败。 第八,品牌有超越贸易的期望值。 品牌期望值越大,市场空间越大、未来发展预期越大。全球一体化的驱动力是商品和生产的交换,品牌成为全球贸易的能行证。 商贸推动国际交往,但国际交往不仅仅是贸易往来,文化是品牌的灵魂,品牌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交往与贸易往来不可分割。华为“学习、创新、获益、团结”的企业文化根植于中国文化悠久厚实的土壤。“华为”等民族品牌承载中华文化,与此同时,中华文明随着“华为”这样的中国品牌的成长而广为传播,发扬光大。 品牌认同、紧密贸易是加强与国际社会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内容,品牌越具有全球影响力,就越能提升全球市场对中国品牌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性体验。一方面在促进跨文化沟通中中国品牌得到价值突现,另一方面,品牌价值的影响力能够使企业更好把握跨地域需求、赢得全球市场。 品牌有着超越贸易的期望值。品牌后面寄托着着广义文化交流、广义知识交换的秘密,激发着、促进着各地人民与品牌所有国进行更广、更深入文化、知识交流。优秀民族品牌内蕴中华文化以及当代中国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展现企业品牌文化深度、高度和未来方向,消费者从品牌中获得自我意识和归属感和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值。 可以说,一个国家品牌影响力越强,这种文化交流的溢出效应、超越贸易的期望值就越大。 (作者系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安徽创新驱动发展研究院特聘教授、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