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9-04-19
2019-04-19 第05版:五版 【字体】大 |默认 |

小微企业智能制造亟待走出资金人才等困境

作者: ■见习记者鲍坤子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457

    艾瑞咨询近日发布《2019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路径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智能制造业高端制造装备和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中小企业难以融入智能制造浪潮,制造业企业要顺应趋势,逐步实施智能化转型。
    为何需要智能制造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于2016年12月印发《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将智能制造定义为“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逐步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政府更加关注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制造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尽管制造业增加值在全国GDP总量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但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力量。
    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2015-2016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3.5%和5.9%,原料、土地、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涨,使制造业本就不高的利润率很难提升。提高质量效益、转变生产方式是中国制造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发展智能制造正是中国制造由大到强的必由之路。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智能制造系统中涉及大量高端制造装备和核心零部件,如工业机器人、嵌入式芯片、核心工业软件等,但核心技术在国外,国内制造业只能大量进口。据统计,目前我国近90%的芯片、70%的工业机器人、80%的高档数控机床和80%以上的核心工业软件依赖进口,造成国内制业企智能化改造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制约我国智能造的整体进展。
    以工业机器人为例,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6年成为工业机器人第一消费大国;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13.8万台,全球占比达36%,而其中仅有3.5万台由国内工业机器人制造商生产,国产率仅为25.1%,比2016年的31%还下降近6个百分点。
    中国制造业企在提升自动化水平时优先选购国外品牌工业机器人。国产机器人尽管发展较快,但短时间内难以满足智能制造需求。
小微企业难以融入智能化发展浪潮
    在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84.2%的企业属于小型企业。广大小微企业是制造业的根基,其智能化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智能制造的发展进程。
    然而自“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以来,由于自有资金不足、信息化基础薄弱、缺乏相关人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中国制造业小微企业只能羡慕大企业申请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围观大企业开展轰轰烈烈的智能化改造,自己却难以融入智能制造的发展浪潮。相比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的智能化之路面临更大的试错成本和不可控风险,稍有不慎就会危及生存。
    资金不足是中国制造业小微企业面临的困境之一。2017年,中国30余万家规模以上小型工业企平均利润额仅750.5万元,如果没有外来资本注入和专项金扶持,面对动辄数十万元的高端控机床和工业器人,纯靠企自身的资本投入很难短期内实现自动化。此外,中国制造业小微企业工业软件普及率较低,并且紧缺既懂管理、又懂智能制造的复合型人才,从外部招聘不易,内部培养又需要大量时间和资金成本。
    为此,《报告》认为,中国制造业企业要顺应趋势,提前规划,明确目标,关注网络协同制造、5G等新模式、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实施智能化转型。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