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9-04-10
2019-04-10 第07版:七版 【字体】大 |默认 |

画廊周北京:用艺术推进城市发展

作者: ■本报记者杜鹃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654

    由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七星集团)发起的首届“北京国际艺术高峰论坛”(以下简称“北京艺术峰会”)日前在北京798艺术区举办,旨在对影响当下中国以及全世界当代艺术的根本性因素进行交流与探讨。七星集团旗下另一当代艺术品牌“画廊周北京”也同期推出,来自国际艺坛的诸多资深人士分享和探讨了他们对于中国及全球当代艺术领域所面临的最为迫切议题的洞察及见解,从而进一步拓展七星集团关于可持续艺术生态的愿景。
    画廊周北京已是举办第三届了,今年展览阵容包括26家美术馆等非营利机构、海内外画廊以及企业收藏,共同构筑起年度最精彩的展览脉络。记者注意到,今年画廊周北京除了集结三大艺术聚集地,即798艺术区、草场地艺术区和顺义区天竺镇外,新吸纳了第四个参展区域,望京花家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加入参展名单,教育从业者和广大学生能够最直接地接触并参与相关艺术活动,有望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应用于当代艺术的全球化交流语境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画廊周北京2019呈现了三个全新单元,新势力单元、公共单元和艺访单元。新势力单元以主题群展的形式聚焦于中国年轻艺术家的创作面貌,致力于挖掘并推荐中国新媒体领域的新晋艺术家;公共单元在户外空间展出大型的雕塑和装置作品,为北京城内的多个公共地点注入新的活力和潜能;艺访单元与苏黎世艺术周交换合作,两家苏黎世画廊在798艺术区展出其代理艺术家个展。
    正当西方文化批评者仍在为艺术之于社会变革的影响而激烈论辩时,中国已经实践了借由当代艺术通往城市化理想及商业成功的新途径——连续举办三届的画廊周北京,即证明了艺术需求在城市中的强势转变。而作为一个开创性的平台,画廊周北京独立于传统的艺博会经营方向,更多地围绕文化破译与重现的主题,促进知识生产的过程。在这个“网红”展流行的时代,画廊周北京尝试重导对于个人体验的关注,提倡公众通过深入地参与艺术来探索自我,由此主张“多即是多”(more is more)的艺术态度和诉求。
    “艺术对于一个区域、城市乃至国家软实力发展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届北京艺术峰会特别顾问胡欣女士表示,“艺术有能力通过对人性和感性认知的培养与影响,横向带动设计、时尚等相关产业的延伸发展,提炼出一个区域或者城市的特色,塑造一个城市和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七星集团总裁、798艺术区创始人王彦伶认为,艺术对城市有一种强大的作用力,它能够深刻地改变一个城市的精神,一个城市的内涵,一个城市的面貌,一个城市的经济迭代、转型发展。“总的来说它有一个软的影响的维度,从人性、生产力、文化软实力三个维度产生影响。作为经济驱动的杠杆,它也有自己的硬实力,比如艺术本身就是蓬勃发展的产业,可以因为艺术、设计的积聚,产生对人流的吸附效应,有此可能产生经济学的消费和产业框架,推动城市的革新。”
    艺术对一个街区、对于区域经济总是能够化腐朽为神奇,使一个街区因为艺术的蓬勃发展带来不断的迭代,最后走向经济转型升级。据王彦伶介绍,目前798艺术区已经有7个国家级艺术中心入住,在2020年会达到15家,目前已有132位元首访问过798艺术区,2018年来了808万人,其中很多是外国朋友。798艺术区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国了解世界重要的支撑和平台。“798艺术区这样一个全世界最大的、最典型风格的建筑群,承载着当代艺术的氛围,使得这个城市变得更加亲切,更加有活力。”王彦伶对此很是骄傲。
    王彦伶给大家算了一笔账,“我们文化创意产业人均GDP占中国GDP4.29%,美国2017年占到31%,巨大的数字差异揭示了我们巨大的发展空间,一个大风口来了,我提醒大家注意它、关心它。”他预言,中国一定会成为全球最大的文化消费市场,这个进程已经不可逆转,中国的艺术品一定会价值重塑,“在今天这样一个北京要成为全球文化大都市的前景定位中,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的文化一定要实现大发展,它也一定会实现大发展。”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