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9-04-10
2019-04-10 第02版:二版 【字体】大 |默认 |

“特药险”有望缓解靶向药“用不起”之困

业内人士称“特药险”是保险业“潜入”医疗保障体系发现需求解决痛点的创新

作者: ■潘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245

    对于众多肿瘤患者而言,抗癌药物价格高昂是其治疗过程中难以回避的问题。针对这一痛点,覆盖医保外靶向药费用保障的“特药险”悄然亮相。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威胁中国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各种癌症治疗手段中,靶向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生命期、提升生存质量。据了解,目前,仍有一些治疗效果不错的药物未能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不少肿瘤患者因此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针对这一痛点,部分商业保险机构开始着手开发“特药险”。其中,平安养老险于去年7月正式上线了“平安特定疾病靶向药团体医疗险”。这一团体医疗保险产品覆盖或部分覆盖社保内外特定疾病靶向药费用并提供就医资源协调等服务,可帮助患者缓解“看病贵”“看病难”。
    去年8月,泰康人寿推出了业内首款“个人特药保险”,为肺癌等7种常见癌症的17种常用靶向药提供院外购药保障。
    保险业界评价认为,“特药险”将商业医疗险、肿瘤医疗服务与特药服务进行优化组合,解决了一般消费性商业健康险无法保障的院外购药需求难题。“特药险”的出现不仅是健康险产品形态的创新,更是保险行业“潜入”医疗保障体系发现民众需求、解决健康痛点的创新。
    不过,与相对成熟的重疾险等相比,“特药险”目前尚处于“试水”阶段。据记者了解,受限于“定价无数据、风控无措施、服务无网络”现状,大多数保险公司尚无能力开发此类险种。此外,药品审批和医保政策的变化、医保药品目录和临床规范的调整等,也令“特药险”开发面临变数。
    “借力”第三方管理企业(TPA),成为“特药险”起步阶段的主要路径选择。一方面,引入第三方管理企业令保险机构拥有更加精准的医学数据以支持相关产品的精算。另一方面,“特药险”的保险责任网络从医院扩展至药店,借助第三方管理企业能力可对特效药方进行审核,保证对患者恰当治疗费用进行报销。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两款“特药险”的“肿瘤医疗服务和特药服务”均由肿瘤领域商保合作平台思派健康提供。思派健康常务副总经理董栋表示,保险机构和第三方管理企业合作,有助于在保险保障之外,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就医管家服务以及完整的药品可及性网络。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此前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及民众健康需求不断上升,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将继续呈现快速发展势头,预计到2020年规模将超万亿元。业界认为,在健康险市场整体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特药险”等针对细分人群、特定需求的各种创新健康险产品也将不断扩容。
    来自思派健康的信息显示,目前已有多家保险机构就“特药险”产品的医疗及药品服务与其进行合作对接。董栋预计,今年下半年保险市场或迎来“特药险”产品的集中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陆续实施或酝酿一系列政策加强癌症、罕见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包括加快境内外抗癌新药注册审批、将更多抗癌药物纳入医保等。这也意味着,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保障加上“特药险”助力,有望缓解肿瘤患者“用不起”靶向药的困难。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