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9-04-09
2019-04-09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网红电商为啥火不起来

作者: ■姜珊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897

    在电商平台站内流量增长乏力的情况下,网红在电商产业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借助网红巨大的粉丝效应,电商平台从社交平台吸引了许多新流量,网红电商模式逐渐形成。根据易观的中国网红产业报告,2018年网红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此次如涵控股纳股上市确实昭示着网红经济这个流量生产模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4月3日,号称国内网红电商第一股的如涵控股正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证券市场挂牌交易,但海外资本市场似乎并没有给如涵控股太多的热情。上市首日如涵控股就跌破发行价,收盘大跌37.2%,报价于7.85美元。接下来的两天虽然股价有所回升,但距发行价仍然相去甚远。
    对于如涵的纳股上市,很多人将其解读为中国网红经济的崛起。其实,网红经济并不是现今中国的独有产物,而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在世界范围内,Instagram(照片墙)、Twitter(推特)、Facebook(脸书)、YouTube(优兔)等平台上也聚集了大量的网红,刮起一阵网红旋风,如网红名人凯莉·詹娜在Instagram上有超过1亿名粉丝,其凭借自创的美妆品牌Kylie Cosmetics(凯莉美妆),积累了9亿美元的财富,在2018年福布斯全球名人收入榜排名第三。
    近年来,中国网红经济的发展如火如荼。这些网红多以时尚靓丽的形象出现,通过在各大社交媒体进行定向营销成为网络上的意见领袖,他们在收获大量人气的同时将这些流量转换成庞大的购买力。在电商平台站内流量增长乏力的情况下,网红在电商产业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借助网红巨大的粉丝效应,电商平台从社交平台吸引了许多新流量,网红电商模式逐渐形成。根据易观的中国网红产业报告,2018年网红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此次如涵控股纳股上市确实昭示着网红经济这个流量生产模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要研究以如涵控股为代表的网红经济,必须得谈一下如涵控股的发展史。如涵的创立离不开两个关键人物,其一就是如涵控股的创始人冯敏,他也被誉为“网红电商孵化第一人”;另一个则是头号网红、带货达人张大奕。两人在2014年合作经营淘宝店,在店铺成为淘宝服装类销量冠军后,冯敏决定转型,成立如涵控股。经过8年的微博运营和淘宝经营,张大奕这一个人IP成为粉丝数超过千万的大IP。如涵控股的招股书显示,如涵采用“网红+孵化器+供应链”的商业模式,目前有签约网红113人,1.484亿粉丝、91家自营网店,主要依靠产品销售和向品牌、商家提供营销推广服务盈利。
    既然如涵乘着网红崛起的东风发展势头良好,缘何投资人的预期却并不乐观,其股价大跌背后的原因也值得我们深思。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涵过于依赖头部网红,也有人表示问题根源在于目前网红培养的不可复制性。笔者认为这两点确实是当前网红经济在资本市场遇冷的重要原因,作为网红电商第一股如涵如何将它的商业模式和经营逻辑讲清楚、让市场看到它未来的扩展空间至关重要。综合来说,笔者认为当前如涵的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网红经济粉丝效应,对于资本市场来说,网红经济有太多的不可量化,以及偶发性的因素。网红如果不能持续产出高质量的内容,或者粉丝口味的变化都可能会导致网红个人掉粉。尤其是头部网红个人影响力过大,一旦个人发生大规模掉粉事件,对公司的打击不可想象。
    其次,在自媒体时代网红层出不穷,随着竞争更加激烈,孵化网红的成本越来越高。以如涵为例,从目前成本--盈利对比上来看,各等级网红也存在二八法则,头部网红和大网红带来主要盈利,而最多的成本则花费在培养包装新网红以及维持现有网红知名度上,但网红的成功并不是与投入成本完全成正比的,运气和时机也是重要因素,这种成功的不可复制性和成本的居高不下制约着网红经济的持续发展。
    再次,网红传播渠道变化,内容平台切换导致成本提高。过去微博在网红营销上一家独大,如今抖音、小红书、快手及各类直播平台的兴起,瓜分了大量的流量。网红要维持自身热度,适应平台切换带来的变化,需要网红孵化公司大量的精力和经济投入。
    最后,网红经济依靠流量变现,建立起粉丝对网红的信任,增强用户粘性是关键。在这个层面上看,供应链这一环节也是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不保证产品质量,仅依靠网红营销,只能从“种草”到“拔草”,使建立起的信任轰然倒塌,前一段时间小红书种草笔记造假事件就是前车之鉴。
    毫无疑问,未来网红经济的蛋糕将越来越大,但如涵股份能否补齐这些短版,在商业模式上做出更多创新和转变,实现网红孵化的工业化,可能需要更多转型升级的勇气。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