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9-04-02 第08版:八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家门口”的扶贫车间 |
|
|
|
|
|
|
“从家里出发,步行三四分钟就到车间了。我和妈妈两人在这里上班,全家脱贫没问题。”笔者日前来到钟祥市柴湖镇移民新村的扶贫车间采访,正在“针车”上忙碌的女工吴菌说。 据悉,吴菌全家五口人,爸爸生病不能做重活,妈妈在家务农,弟弟妹妹上学,家里没什么经济来源。去年9月,她们家搬进政府为贫困户集中新建的移民新村。 为解决搬进移民新村的600多户贫困户的就业问题,钟祥市引导企业在精准扶贫户家门口开办扶贫车间,让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由钟祥龙行天下运动用品公司开办的这家扶贫车间应运而生。 “培训期间每月工资1800元,转正成为熟练工后,月工资可望达到2500元以上。”吴菌对这份工作信心满满。 扶贫车间负责人焦群英介绍,目前车间有130多人上班。车间订单多得做不完,条件成熟时准备再开一个,两个扶贫车间一起预计可容纳800人。 “去年以来,由柴湖镇提供厂房,协调企业在鱼池村、红升村等开办了5家扶贫车间,吸纳就业人口300多人,其中贫困户近100人。”柴湖镇党委宣传委员薛华梁介绍,扶贫车间都建在村里、移民新城里,多是服装、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吸纳大量村民就近就业。 红升村党支部书记廖军富说:“不论是老人、妇女,还是残疾人,贫困户有一个人在车间上班,年收入都能过2万元,一年下来就脱贫了。” 为提高企业兴办扶贫车间积极性,钟祥市对扶贫车间用房实行低租金,并减免相关费用。对招收残疾职工、贫困户的,政府还给予一定补贴。 去年以来,钟祥市组织企业、合作社共成立进小区、驻村庄的扶贫车间40个,让3520位村民就近打工,其中包括1002名贫困户,涉及生产制造、农产品加工、特色种植养殖等行业,覆盖6个乡镇。(俞俭黎昌政)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