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9-04-02
2019-04-02 第08版:八版 【字体】大 |默认 |
新疆蒙古族绣娘吴茵毕丽克:

“手拉手”筑就各族姐妹脱贫增收

作者: ■刘兵齐易初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865

    “我终于能用自己的双手挣钱了”。对于21岁的哈萨克族姑娘木拉孜来说,这是她最得意的一件事。木拉孜小时候得病,身体发育受到影响,从没上过学,只能在家吃低保。但在2018年,她幸运地遇到了蒙古族绣娘吴茵毕丽克,那个让她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的人。
    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吴茵毕丽克是有名的女能人。凭着自幼跟着奶奶学习的手艺,她从2003年起开始制作蒙古族传统服饰和帽子、刺绣手帕、小饰品等,随后又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目前,她的产品不仅进入新疆各大旅游景点,还通过“义乌购”网站和新疆口岸,销往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和欧美各国。
    随着中国旅游高速发展,偏远的新疆也迎来越来越多的观光游客,吴茵毕丽克的手工艺品紧俏,产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在当地政府部门支持下,她开始组织一些乡镇的农村妇女集中培训,用农闲时间制作手工艺品,再由她集中回收销售。
    “新疆农村妇女大都有一定的刺绣功底,不同民族的妇女风格还不尽相同,产品丰富多样。”吴茵毕丽克说,她对各族姐妹的手艺和风格感到满意,而大家也有了让家庭摆脱贫困、增加收入的机会。
    2018年6月,吴茵毕丽克的第一个“卫星工厂”在博乐市小营盘镇贝德布拉格村成立。这种在村庄里开设的生产厂间,依托原有工厂设备和管理,可以让农牧民不出远门上班。
    当年10月,吴茵毕丽克的第二个“卫星工厂”建在了博乐市乌图布拉格镇介格得布拉格村,木拉孜就是村里100名在工厂就业的妇女之一。
    “做一个茶杯垫挣1元钱,缝一个手机袋挣5毛钱,我虽然动作慢,但一个月也能挣1000元。”木拉孜说。因为有了工资收入,木拉孜觉得生活有希望有快乐,2018年底,她拥有了智能手机,还购买了自行车和新衣服。
    吴茵毕丽克说:“其实我是最大的受益者,带动大家就业,提高公司产出,这叫互相帮助,各族姐妹就应该‘手拉手’。”
    2018年,吴茵毕丽克的公司销售额超过百万元,建起了2个“卫星工厂”、8个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博乐市3个乡镇的600多名各族妇女实现就业增收。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