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9-03-25
2019-03-25 第07版:七版 【字体】大 |默认 |
云南大姚县工商联:

引导民企履行社会责任见成效

作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425
    【本报楚雄讯】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云南省大姚县工商联积极发动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会员企业积极投身“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会扶贫、爱心超市等方面积极作为,打好社会扶贫攻坚战,为全县2018实现脱贫摘帽目标,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积极贡献。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综合协调。及时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委统战部部长、县工商联主席任副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每两个月组织召开一次社会扶贫综合指挥调度会议,研究社会扶贫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定期分析存在问题,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督促相关部门及时整改落实,确保取得实效,助推全县脱贫攻坚。
    强化宣传引导,持续推进“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广泛动员组织民营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捐资捐物,积极参与脱贫攻坚,采取“多企帮一村”“一企结对帮扶村民小组或贫困户”“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会扶贫等方面积极作为,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和商会组织积极参与贫困村、贫困户接对帮扶,通过入股分红、促销农副产品、发展特色产业及基础设施建设、贫困人口劳动技能培训等方式助力全县脱贫攻坚,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打造一批“扶贫工厂”“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精心开展“一村一品”“一村一业”行动,把贫困户嵌入产业发展的链条,开展造血式扶贫,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村、贫困户,坚持长短结合、种养互促、三产融合的要求,通过发展家庭产业增收致富,动员企业吸纳更多的贫困劳动力就业,到村组设立“扶贫工厂”10个,“扶贫车间”18个,吸纳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500多人,让贫困劳动力足不出村就实现就业增收脱贫。对缺乏劳动力或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土地、林地、产业扶持资金等资产入股企业,通过资产收益、保底分红实现脱贫。
    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开展捐资助学。广泛动员民营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捐款15.13万元用于桂花镇马茨村委会基础设施建设,38家民营企业捐款25.6万元,资助47名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组织县汽车维修行业商会、县餐饮商会向石羊永丰小学、新街完小捐赠价值3.6万元的电脑2台、耳机摄像头11套、图书240册,毛毯88床,向12名学生发放品学兼优奖学金6000元,1.2万元学习用品。
    广泛宣传动员,组织开展第五个"10.17"扶贫济困日活动。牵头组织"10.17"扶贫捐款活动,发放《弘扬光彩精神聚力脱贫攻坚捐款倡议书》1000份,在全县非公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12个乡镇商会进行宣传,并在县电视台滚动播出,动员35家会员企业,15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向全县脱贫攻坚捐款61.23万元,用于9个乡镇15个村居委会卫生室、垃圾池、道路建设、贫困户“四有五净”和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
    截至2018年底,全县190家企业(含合作社、个体工商户)在社会扶贫工作中共帮扶12个乡镇、120个村民居委会,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58亿元,成立扶贫工厂10个,扶贫车间18个,实现了1662名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脱贫,向贫困村组捐款272.9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向贫困学生捐款25.6万元,结对帮扶47名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普发洪)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