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9-03-25 第05版:五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去年投48亿元精准扶贫惠及近10万人 |
深圳发挥民企优势助力精准扶贫 |
|
作者:
■本报记者胡嘉莉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088 |
|
|
|
|
|
|
深圳市工商联主动作为、敢于担当,组织引导深圳广大民营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投身于精准扶贫行动中,积极探索扶贫新方式,搭建社会帮扶资源和民企精准扶贫的对接平台,打出“组合拳”助民企精准帮扶 深圳市工商联主动作为、敢于担当,组织引导深圳广大民营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投身于精准扶贫行动中,积极探索扶贫新方式,搭建社会帮扶资源和民企精准扶贫的对接平台,打出“组合拳”助民企精准帮扶。据悉,近5年来,深圳全市共募集到社会的慈善资金130多亿元,救助各类困难群体近千万人次。2018年,深圳精准扶贫交出靓丽的答卷。 “人勤春来早,春早人更勤。”深圳市工商联日前组织企业家代表来到对口帮扶村河源市东源县蓝口镇老埔场村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并走访市工商联副主席单位春沐源智慧蔬果梦工厂。深圳市工商联党组书记蔡立表示,深圳市工商联将围绕广东省、深圳市的统一部署,创新帮扶模式,以更加实在的举措,保证脱贫的可持续性和长期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下一步工商联的工作要注重提质增效,要加大与扶贫村的沟通交流,进一步找准扶贫项目、找准贫困户的困难,着重帮助老铺场村完善基础设施,拓展包括“莲子产业”等产业在内的多种渠道,建立长效机制,帮助老埔场村实现全面脱贫致富。 发挥民营企业优势 据了解,深圳拥有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约190多万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5%以上,成为深圳经济活力之根,创新驱动之源。结合引导民营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实施“走出去”战略,深圳市工商联积极探索股份扶贫新模式,在响应广东省政府产业向粤东西北转移号召的同时,利用民营企业家在河源高新区建设模具产业园的契机,研究筹集资金投资河源高新区模具产业园,并由河源财政担保资金的安全,按股分享经营收入反哺帮扶村,此外,入园企业提供一定的就业职位优先吸纳帮扶村劳动力就业。采取“鸡生蛋,蛋哺帮扶村”的新路径,实现推动河源高新区发展、扶持深圳民营企业发展、帮扶村脱贫多赢的局面,建立扶贫脱贫长效机制,按时、高质、高效地完成扶贫脱贫目标。 事实上,2018年,深圳对口帮扶百色易地扶贫搬迁的重点项目“深圳小镇”一期竣工,移民已于年底搬迁入住新房;这一年,深圳与河池创新方式合作共建“深巴试验区”,打造“飞地经济”典范;这一年,深圳全力帮助察隅县如期完成“脱贫摘帽”,取得脱贫决胜成果。 2018年,深圳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多措并举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以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圳全年实施对口帮扶6省34县项目225个,投入财政帮扶资金48亿元,惠及贫困人口近10万人。 精准发力拔“穷根” “感觉像是做梦一样,这辈子都没想过能搬出大山,更不要说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来自广西百色市靖西市果乐乡大叭村大西屯的贫困户马光亮说,如今搬出了大山,住进了新家,用上了自来水和天然气,家门口就有医院和学校,生活越来越方便了。 广西百色部分地区,山高沟深,严重缺水,不适宜人类居住,属于深度贫困地区。如今,一场彻底改变当地贫苦面貌的决战正在展开。在广东、广西两省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深圳立足于百色市部分贫困山区“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实际,结合百色市城镇化建设,与当地共建了“深圳小镇”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示范小区,规划承接安置百色市9个贫困县(市)的扶贫搬迁对象3万人。目前,项目一期移民已于2018年12月17日前全部搬迁入住新房。 据了解,深圳在西藏林芝市察隅县,援建了一批小康村项目,建设村公房满足村民基础活动需求;规划文化广场,丰富村民业余生活,提升村民精神文化风貌;开展道路硬化,建设地下排污管道,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亮化美化村庄……目前,援建的察瓦龙乡古拉乡10个小康村、古拉乡集镇道路等一批精准扶贫项目已完成。 切实改善民生,结对帮扶暖人心。结对帮扶,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深圳市安排51所学校与广西百色、河池的51所学校进行结队帮扶。通过校与校之间的结对帮扶,进行教育资源、师资队伍的交流互助,支持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 斩“穷根”也要治“病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导致农村人口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深圳市以组建一支医疗队、结对带好一所医院、培训一批医务人员的“精准医疗”助推精准扶贫,已经安排深圳35所医院与百色、河池53所医院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定期安排医务人员到深圳培训学习,对他们进行包括医院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业务能力等在内的全方位指导,努力改善当地医疗技术和条件。 百色市德保县卫计局副局长韦继体表示,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在深圳医疗单位的支援帮助下,德保县的整体医疗水平、医院管理理念、人才梯队建设、重点专科发展和医院品牌形象均得到了较大提高,医院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因地制宜打通百姓“致富路” 今年春节,汕尾市海丰县新山村一派祥和热闹,茶楼酒肆高朋满座,很多外出闯荡的年轻人结伴返乡创业,一拨又一拨的外地游客慕名而来,这个曾经的省定贫困村已蝶变为乡村振兴的“模范生”。红色新山村自去年10月1日至今共接待游客约16万人,解决当地就业25人,农副产品、农家乐增收约96万元。 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助推乡村精准扶贫。深圳产业帮扶因地制宜,对贫困村以红色旅游为基点,紧密结合乡村振兴以及新农村建设,在汕尾打造了几个亮点村,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汕尾今年获批10个省级“红色村庄”,其中有8个为深圳帮扶的省定贫困村。 区县产业对接结硕果。深圳市龙华区与河池市东兰县规划建设的东兰龙华高科技产业园扶贫项目,分批在村里建立扶贫车间,让贫困户就近工作,预计2020年全部建成后,可带动全县13个乡镇1万人以上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今年这个春节我们家过得格外开心,因为我和丈夫再也不用出远门打工了。”东兰县三池镇拉京村的王柳丹高兴地说,感谢深圳市龙华区在他们村建扶贫车间,让她不仅能就近就业,还能照顾家人。 明确责任担当尽责 深圳市长陈如桂强调,深圳将继续锁定目标、明确责任,担当尽责、狠抓落实,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早日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证,奋力谱写更加出彩新篇章。深圳作为经济特区,是一座有活力、有魅力、有创新力的城市,是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深圳也是一座有爱心、有温度、有人情味的城市。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不仅需要有速度、有质量、有效益的经济增长,还需要让社会各个群体都生活得有保障、有尊严,让全体人民都有更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深圳积极落实中央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战部署,实现先富带后富、携手奔小康,对于推动深圳的公益慈善事业更高水平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意义和深远的意义。 陈如桂表示,深圳人民始终怀着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的情怀,认真落实中央的部署要求,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接下来深圳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政部、国务院扶贫办等中央单位的支持指导下,以办好慈展会为重要契机,进一步聚焦精准脱贫攻坚战,深化与兄弟省市的合作,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营造崇德向善、乐善好施的社会风向,撬动更多的爱心企业、公益组织等慈善资源投身到精准扶贫,促进人才、技术、资金、服务等资源与扶贫项目的深度对接,推动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生态扶贫等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做出新的贡献。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