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9-03-20 第08版:八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薛浩然:浩然其人正气其商 |
|
作者:
■本报记者庄道秋 见习记者冒贻宣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563 |
|
|
|
|
|
|
“人如其名”一词,用在无锡市通达输送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薛浩然的身上十分贴切。他身材魁梧、声如洪钟,言语不多,但掷地有声。在合作伙伴眼中,他率直、值得托付;在朋友眼中,他率真、可以交心。这样一种“浩然之气”,源于他砥砺奋进的创业史、源于他走南闯北的必修课,更与他“朋友是一辈子的,生意可以不做”的商界哲学密不可分。 出发二十一年,归来不再少年。1998年,他背水一战,从和父亲“两人一作坊”成立公司,到逐步征服北汽福田、南汽依维柯、MG名爵等著名大型生产品牌,如今跨领域操盘4家公司,岁月让他变得练达。无改的是,一名典型锡商的豪气与正气。 做产品,顺势而为 “五个五、五个零。555000。” 薛浩然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数字,这是他1998年真正地淘到第一桶金的合同金额。合同的甲方,是当时首屈一指的汽车制造商——北汽福田。对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来说,这是一个奇迹;对于这个年仅23岁的小伙儿来说,则是对他创业选择的一个肯定。创业之火就是从这个节点开始,在他胸中燃起。 1975年,薛浩然出生于无锡市南泉镇。无锡工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后,薛浩然进入乡镇企业待了三年,做自动化生产线技术员、盯一线生产。在他23岁那年,企业转资,一个抉择放在薛浩然面前:要么留在老厂,前途未卜;要么“背水一战”,自己走出一条路--凭着对自己能力的自信以及年轻气盛,1998年5月18日,无锡通达输送设备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那是创业初期,这间所谓的‘厂’只有我跟我父亲两个人。父亲熟悉技术,负责生产,我负责跑市场和画图纸。”“把家里的钱凑在一起,估计也就几万元。”为了把事业做起来,二人买点材料回来自己加工,装配做备品备件,包装好了送到客户那去。在租用最早200平方米的车间之前,父子俩的“车间”是家里一间木屋。薛浩然很快醒悟:所谓市场不是本身存在的--你跑出来的,才是你的市场。 一番审时度势后,薛浩然把目光敏锐地锁定了“北汽福田”。这几乎是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北汽福田是一家资力雄厚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而当时他的公司才刚刚起步,何德何能会得到北汽的青睐?没有订单,没有人给你发工资——此时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破釜沉舟,拼出机会。坐着北上的列车,薛浩然带着一丝茫然,出发了。 “我记得,那时候到厂里去,门卫是不让进的。门卫问你找谁,我不知道,我甚至都说不上一个愿意让我进去的名字。怎么办?我就远远地站在门口等。等到中午下班了进出的人员多就溜进去,一路摸到设备科,向老总推销自己,我是哪来的,什么东西我能做,恳求给自己一次机会……”“……早上他上班,我也上班,他下班,我也下班。” 这一盯就是三个月。终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薛浩然用诚意换来了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打造北汽福田怀柔汽车厂的一条生产线。 恰好,这正是国内汽车制造行业大发展的时期,凭着一个人、一张嘴、一张专业图纸,薛浩然为公司不断积累新的客户、开拓新的市场。第一年,就做到了八十万产值,1999年做到200万了。到了2001年,年产值跃升到一千多万元。2003年,为了扩大产能,薛浩然买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厂房--这是家乡的一个老厂,9000平方米,投资了全套设备,蓄势待发。 2004年,通达输送接手南汽搬迁项目,名爵从英国迁回南京浦口建厂,仅仅是这一笔订单,价值就达到拿到3000多万元。 “人前舒服、人后吃苦。”数年发展之间,企业快速走上正轨,似乎开局很“顺利”。然而,在“顺利”背后是不为人知的艰辛。“创业初期,我要抓设计,又要出去销售。许多像我们这样规模的公司都有数十人的销售团队,而这八年,我们公司市场团队这一块,真正意义上只有我一个人。”“创业不是冲动,也没有退路。”薛浩然说,创业虽然很艰苦,但现在想想当初的坚持,还是蛮酷的。 直到2005年,薛浩然才真正意义上“回家”了--他坐进了工厂的办公室。谈到这段经历,他轻描淡写地说,“1998年到2005年,我在外面,八年没有回家。”这背后的意义是,一年365天,他“路过”无锡的时间,加起来竟不超过一个月。 树人品,成绩说话 薛浩然人缘极好。他有一句座右铭:“钱聚人散,钱散人聚”。另一句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朋友是一辈子的,生意可以不做”。 回想这20多年来最宝贵的财富,薛浩然说,不是钱,是朋友。他希望“一个项目做完了就成朋友了”,翻开通讯录,十几年来一直有往来的生意伙伴,早已同商海走进了生活。也许恰恰是因为他乐于交友、诚信、豪爽的个性,企业生产的非标准化产品,一直保持着市场的信赖。他用真诚和无私,打造出了无锡通达输送设备有限公司的口碑。 薛浩然说:“以前我们那个时代,没有合同也能做,信誉很重要。一个老板的信誉,就是一个企业的信誉。” 2004年,南京某大型汽车生产线抢修,要求三天时间必须要恢复生产。“生产线上一天下线200多台车,停产一天,成本损失非常大。老总是创业初期接触过的人,毫不犹豫地联系了我,我二话没说,默默来到现场督办。他说:还来得及?我说:放心,今天凌晨三点钟之前肯定调试组结束。”到清晨,工厂已然一切照旧。 “新公司别人怎么来信任你?就是干别人不想干的活。”薛浩然说。公司虽然有了很大的起色,但并不意味着可以贪图舒适,而是需要和员工一起更加“革命加拼命”。他举了个例子:“改造项目金额少、时间紧,往往都在节假日,比如春节的8天假期,加上高温假。这种活项目有风险、环境恶劣,而且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改造影响生产就会背负成本,大公司往往避之而不及。” 而薛浩然却在“硬骨头”上做出了口碑、树起了自己的形象品牌。以至于友商一想到改造项目,第一个反应,就是这种活只要找薛浩然,他百分之百能够保质保速地完成。这是因为,每当客户来到现场,总能看到挂着黑眼圈的薛浩然:“加入项目有8天,我几乎8乘24小时地,没有白天没有黑夜地盯在那里。” 他曾在北京4年、山东4年、南京2年。他不会忘记那些在北方度过的,无法和家人团聚的日子。“天上飘着雪,地上干着活”“每天清晨奔赴现场,指导检查调试,在车间凑活一顿饭。我们不像民工,我们就是民工。”也不会忘记,有一次刚坐了一天一夜的绿皮火车出差到家,又马不停蹄赶往山东青岛送货。老旧不堪的绿皮车,连个坐位都没有,只好买站票。“我独自一人,硬生生地将200多斤的货物从无锡风尘仆仆地及时送到了青岛--整整两天食不果腹、夜不能寐。” 铸精品,饱含情怀 薛浩然说:“我的想法也许跟别人不一样。企业发展初期,如果我们绑定某一个大品牌,如今企业的规模也许会很大,但一旦走上这条路,人员资金占用,做的越多、垫资越多,收款会越来越很难。”“所以,现在我们有所选择,做可靠的项目。项目未必要大,但是有前景、能保证利润空间。让企业维持健康地成长,用优良合同、精品项目,创造利润。” 从寻求财富,转向寻求意义,打造具有潜力、有情怀的项目,是一个企业家的境界所见。2007年,无锡太湖蓝藻大规模爆发,一时间,生活用水和饮用水严重短缺,超市、商店里的桶装水被抢购一空,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无锡人“谈水色变”。薛浩然从小在太湖边长大,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是不是可以为无锡的水环境尽一份微薄之力”? 为了加快蓝藻治理研发成果的推广应用,更好地服务水环境治理事业,薛浩然开始广泛涉猎水环境治理事业。2007年9月,他与七〇二研究所“政产研”结合成立了无锡东方船研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以来,申请专利20多项,在国内首创并建立了针对水华蓝藻泛滥、底泥污染严重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水体污染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如今年销售额逾3000万元,“占据了同领域超过9成的市场份额。” 公司的组建,已在十几年前。“当时我这样想:赚不赚钱我不考虑,哪怕这公司不赚钱,但是这个方向一定是对的。这一行总要有人先干起来。” 不仅在太湖之上——薛浩然对高新技术产业情有独钟,也收获颇丰。他十年前筹建的,专注于智能化控制办公、网络通讯已经进驻了韩国海力士、日本松下、东芝等外资公司工厂的网线和机房。同期打造的致力于减震装置的环境工程公司,正在申请军民融合资质。公司下属的阻尼器制造工厂,以近1/3的比重正在取代进口产品。 “我们要走的路,不是从众的路,打价格战的路,而是引领的路。应当是:行业的技术我说了算,方向我来定,标准也我来定,形成技术高地。”走过传统制造业的红海,薛浩然变得更加冷静而机敏。每一个项目如同项链上的一颗颗珍珠,等待磨砺后的发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