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9-03-13
2019-03-13 第04版:四版 【字体】大 |默认 |

乡村振兴呼唤新型人才

作者: ■本报记者李仁平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391

    “人拉不进来,产业怎么发展得起来?”山西代表团的明星代表、人称“铁姑娘”的大寨党总支书记、大寨集团董事长郭凤莲,素来对农村问题抓得准、看得清。从某种角度来看,郭凤莲本人就是新中国农村发展史上的一个缩影。在接受中华工商时报专访谈到乡村振兴时,郭凤莲说,农村现在最缺的不是资金,而是人。
    郭凤莲看来,任何事情都是靠人来推进的,没有人什么都干不成。乡村振兴,要靠人拉动产业,靠产业带动农村。
    “没有人,怎么乡村振兴?”3月7日下午,山西代表团审议计划报告的过程中,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张建国讲他实际中遇到的现象,同样激动地几次抛出这一问题。
    张建国是一位军转干部,靠自主创业,打拼出上千万资产。2007年,张建国回家乡临汾市尧都区东下庄村探亲时,发现乡亲们面临吃水难、行路难、赚钱难的问题。他毅然放弃大都市的优越生活,回东下庄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但是,像他这样的企业家回乡,也许可以解决资金的问题,对农村没有人的问题却束手无措。“前年,为吸引年轻人回村我们贴出了告示,只要年轻人愿意回村帮忙,我自己出钱给发工资,但结果还是没人回来。”张建国说。
    “以前说农村的实际情况是‘38’(三八妇女节,此处代指留守妇女)、‘61’(六一儿童节,此处代指留守儿童)、‘99’(九九重阳节,此处代指留守老人)。这几年,‘38’‘61’也已经很少了,孩子送到了城里读书,妇女们去陪读了,农村只剩下了‘99’。”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原平市子干乡子干村党支部书记栗翠田接受中华工商时报专访时表示。
    栗翠田说,乡村振兴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中央多次强调要发挥好三农“压舱石”的作用。但是,农村的现状是老年人居多,种地的基本都是50岁以上的老人。“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但是,这样一支50多岁以上人员组成的老龄队伍,对乡村振兴究竟是助力还是阻力?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
    如何破解困局?郭凤莲建议,发展农村,需要吸引大学生回乡创业就业。“有些人愿意回去,但是没有支持平台,掉着眼泪转身走了。建设农村要靠人,人才进村了,不要亏了人家。”郭凤莲认为,对于回乡搞建设的人,政府要出台政策,给回去的人铺好路,解决包括工资、身份等等实际生活问题,还要创造干事业的环境和平台。
    郭凤莲建议,壮大农村还要吸收社会上愿意到农村去的人才。“希望如一些退下来的体制内人才、企业家能回村带头致富,让农村发展快一点。”她讲了一个例子,原江西省南昌市市长李豆罗,上午从市长的位置上退下来,下午就回了村子,把自己的家乡西湖李村建设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郭凤莲建议,像这些优秀的人回村建设家乡,应该大力宣传。
    “回村的孩子们也要有个‘想法’,回村是奋斗,不是享受。”郭凤莲说,“好山好水肯定是在农村,但是城市生活的便利农村现在还没有,得靠大家‘干’出来。很多农村确实也干了出来,比如南街村、华西村、周家庄村、十四街村等等。”
    “农村最需要的是懂农业、爱农村和农民有感情的人才,特别是年轻人。需要农业领域的管理人才、新型职业农民,还需要农村中粮大户、合作社。发展生态宜居,还需要治理污染方面的人才。”栗翠田说。
    谈农村的未来,郭凤莲说:“农村发展是非常快的,有一个强的领导,有一支强的人才队伍,找准路、找准位置,不需多日一定能发展起来。”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