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9-03-12 第05版:五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新时代 新质量 新柳州 新商机 |
柳州在“质量强市”路上高歌猛进 |
|
作者:
■本报记者李运涛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865 |
|
|
|
|
|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强调:“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 近日,《中华工商时报》记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采访时发现,近年来,柳州市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质量强国”、自治区“质量强桂”战略部署,从贯彻落实《质量振兴纲要》到《质量发展纲要》,从率先在广西开展“质量兴市”活动到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发展理念。2017年12月,柳州市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广西首个“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2018年,继获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通报表扬之后,柳州市再获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通报表扬,在提质发展之路上高歌猛进,趟出了一条“质量强市”的好路子。 创新机制畅通落实“最后一公里”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2012年,经国家批准,柳州成为国家首批“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城市之一。从获批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以来,敢为人先的柳州市党委、政府即明确清晰强化城市质量发展顶层设计理念,致力构建完备的大质量工作新格局,将质量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各方面,作为转方式、优结构、增动能的核心战略和有力抓手,着力质量提升推进工业城市转型升级。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党对质量工作领导的要求,柳州市委、市政府在全国率先以地方党委、政府的名义出台了《柳州市城市转型升级质量发展导则》,积极探索创新建立推进城市转型升级的质量发展长效机制,用标准形式和标准化方法,将行政政策的强制性和技术手段的有效性相结合,有效指导解决了党和国家质量政策措施落实执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导则》强化了党委、政府对质量工作的领导,创新提出了以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品牌产品产值和品牌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质量满意度等为核心的质量效益发展新指标,强化了政府质量工作绩效考核体系,有效树立了“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发展理念,有力促进地方党委、政府从以经济增长速度为主向以发展质量效益为主的转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和评判依据。《导则》为地方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指导意见和十九大精神、质量发展统筹引领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抓手,构建起更为完备的“大质量”工作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出“质量强市示范市”的创新示范作用,为传统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柳州智慧”和“柳州方案”。 激励创新“高质”路上勇追卓越 为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转型升级效率,柳州市委、市政府在广西率先设立了“市长质量奖”,构建以“市长质量奖”为核心,重要技术标准、技术创新、名牌产品协同发展的质量激励机制。目前已成功开展了五届“市长质量奖”评定工作。 据统计,2012年至今,柳州市政府对品牌创建成果、技术创新成果、重要技术标准研制等质量发展领域的奖励累计达4250万元。通过导向激励机制的示范带动,重视质量发展、勇追质量卓越、弘扬“工匠精神”在柳州蔚然成风,质量创新热情、质量管理水平迅速提升。目前,全市规模以上企业60%实现技术标准管理信息化,先进质量控制技术在流程型生产企业中应用普及率达9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11.2%,新产品研发周期平均提高10%,有效地推动了柳州工业转型升级发展。 如今,柳州以上汽通用五菱和东风柳汽为代表的企业成为了国家“质量标杆”,上汽通用五菱还荣获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荣誉称号。在工程机械、建筑机械领域,柳工机械股份公司和柳州欧维姆公司凭借世界先进、国内领先的工程机械和预应力机械技术为南极科考、“中国天眼”、港珠澳大桥等一批世界级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建设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柳工机械”和“欧维姆”品牌叫响国际。以工业化理念将街边小吃“螺蛳粉”培育成柳州食品新兴产业,“柳州螺蛳粉”成为全国网红产品,年产销量突破40亿元。 强化基础构建技术标准话语权 李克强总理在3月5日作的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强化质量基础支撑,推动标准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接,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让更多国内外用户选择中国制造、中国服务”。 对此,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柳州市市长吴炜完全赞同。吴炜认为,“质量强市”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断强化质量技术标准基础,是这项工程的奠基石。为此,柳州市坚持以产业升级发展需求为导向,以突破质量瓶颈为目标,围绕城市经济升级,不断完善计量、标准、检验检测等质量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助推产业质量效益新提升。 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突出标准引领质量提升作用。紧扣优势支柱产业提质增效,柳州市大力推动各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先进标准研制,不断增强行业话语权。2018年,柳州市共发布、立项国家和行业标准63项、团体标准9项、广西地方标准19项,同比分别增长425%、200%和36%,示范市的引领促进成效显著。其中,柳州制定的广西首个团体标准《香杉实木生态板》入选国家工信部“百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是全国唯一入选的地级市。柳州发布了广西首个社会事业领域的团体标准《中小微企业信用评价规范》,有效改变了当前企业信用评价市场混乱、依据不一、缺乏公正性的状况。上汽通用五菱公司参与制定的国家标准《汽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获得2018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殊荣,是广西唯一获奖企业。此外,柳州有3项标准获得广西区政府重要技术标准奖励,占全区1/4;累计自我声明公开标准共1931项、涵盖3000多种产品,提前超额完成标准改革任务;积极推进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全市目前共有44家企业参与对标,占全区49家的90%,居领先地位,推进成效获得了国家标准委的高度肯定。《中国标准化》杂志刊登了《NQI服务产业发展的“柳州模式”》一文,向全国展示了NQI“柳州模式”示范应用的经验与启示。 夯实计量技术基础,充分发挥计量支撑质量提升作用。在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过程中,柳州市不断夯实计量技术基础,建立起一整套保障产业发展和民生的完整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技术保障体系。全市拥有填补广西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空白的2项广西最高等级计量标准,累计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27项,经考核授权的计量检定项目256项、校准项目305项,获CNAS认可能力46项,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在广西率先筹建电动汽车充电桩标准装置,为完善地方量值溯源体系、加强计量监管和推动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优化检验检测服务,促进产业向中高端发展。在原有1个国家茧丝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柳州)、广西汽车零部件产品、广西铟产品、广西预应力产品等4个自治区级质检中心的基础上,柳州市整合了原市农产品、动物产品、粮油产品检测机构,在广西率先圆满完成市质检机构改革工作。改革后的柳州市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所挂牌成立,专业技术人员、检测设备及实验室资质扩项分别新增33%、48%和21%,仪器设备资产达到6000多万元,形成全市综合性产品质量安全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平台为全市各产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全面、便捷、高效、可靠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对带动本地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和吸引外来资金投入汇集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超越自我“质量强市”一路高歌猛进 《中华工商时报》记者了解到,2018年,柳州市继续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和《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精神及要求,以成功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为契机,扎实开展“质量强市”行动,全面提升产品、工程、服务、人居四大质量水平,通过质量创新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市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了快速提升。 产品质量方面,市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为95.88%,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快速检测合格率99.93%。2018年,柳州市名牌企业产值及名牌产品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由十二五末的39.99%和28.97%,提高到50.02%和34.03%,品牌产品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的比重明显增加;工程质量方面,竣工交付使用的大中型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和其他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继续保持100%;服务质量方面,生产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达88.04,生活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达80.60;环境质量方面,市区空气环境质量监测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要求,空气质量优良率88.3%;地表水质优良率100%,市县两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Ⅲ类比例100%。四大质量指标稳中有升,均高于国家、自治区相关要求。 2018年,柳州继获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通报表扬之后,再获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通报表扬。 吴炜说:“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柳州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定,今年,柳州经济发展定调为‘提质年’,质量已经成为我市产业之基,立市之基,通过深耕厚植质量优势,柳州市以高质量发展为特征的经济升级、城市转型之路将会越走越宽,同时,期间孕育的商机,也无限宽广。”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