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9-03-07 第05版:五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梁园区双八镇基层商会服务返乡创业人才 |
|
作者:
■乔文革万为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559 |
|
|
|
|
|
|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主板”。为吸引在外打工的人才,回乡发展,梁园区双八镇党委、政府,统战部门引领、支持基层商会,为他们提供“装配式”服务,用“周到”换取他们在家乡创业的”便捷“;以真情唤醒他们为家乡振兴奉献心智的激情。 魏庄村村民刘向阳在山东省荷泽市东平县养鸽场学了一身过硬的养鸽技术。当地政府为了留住他,给他开出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优厚的条件。刘向阳心动了。 双八镇基层商会会长刘凯为了激励他回乡创业,充分发挥与异地商会联系紧密的优势,早早地为刘向阳铺好了优质种鸽购买和成品鸽销售渠道;他又与政府相关部门协作,制定好政策、法律、安全等方面的帮扶计划;不仅如此,商会还动员会员企业魏庄饮料加工有限公司腾出闲置的厂房,安装好养鸽专用的笼子等——像造汽车一样,镇基层商会为刘向阳返乡创业造好各种“零部件”。刘向阳拒绝东平县政府的挽留后,回到家乡,像“搭积木”一样用镇商会给他的“零部件”便捷地搭建起了他的养鸽场。 第一年,刘向阳养鸽二万多只,年收入十多万元。 尝到镇商会带来“甜头”的刘向阳第二年扩大养殖规模,养鸽十万只,预计收入五十多万元。他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鸽专业户。 魏庄村贫困户魏明利东挪西借,加上政府帮扶资金,也建起了养鸽场。刘向阳得知此事后,主动上门,免费送种鸽给魏明利,手把手教他养鸽。 在刘向阳的帮助下,魏明利养鸽场第一年就获利5万余元,不仅赚回了妻子救命的钱,还顺利地脱了贫。 越来越多的贫困户不再等、靠、要,主动地来到刘向阳的养鸽场取经学习。刘向阳来而不拒。在他的热心帮助下,魏庄村五户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有人说是因为商会教育好,其实是镇商会为返乡创业人才全方位的服务,让我明白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企业家。”刘向阳感慨地说。 该镇商会“装配式”服务会员企业,不仅让返乡创业人员赚钱走了“捷径”,还让他们自觉地担负起企业所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 何沙沙在没有创建富聚得益农种植合作社之前,是左邻右舍眼中的“尖人”(商丘土话中的“尖人”是指不愿意把钱财、技术等分享给其他人的人)。他从东莞打工回来后,自己鼓捣起反季节草莓种植大棚。他把棚遮得严严实实,也不允许邻居靠近他的草莓棚。他说,他在南方打工时学到的草莓种植技术,是不能让外人学的,否则,他种草莓的绝活就会被别人学到,不能一枝独秀了。 但他做梦也没想到他在南方学到的草莓种植技术,在老家种草莓却被打了脸。前年冬天,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风雪压垮了他的大棚,寒流冻坏了他精心培育的草莓苗。他血本无归。何沙沙因而是一蹶不振,见人就把头耷拉下来。 镇商会及时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像帮助刘向阳一样,镇商会引领种植企业分“块”帮扶何沙沙。草莓主题公园援助草莓大棚“零件”;阿里郎草莓园负责种植技术“零件”;森景庄园给他组装育苗、销售“零件”…… 有了这些“零件”,何沙沙很快打了个翻身仗。第二年,他种的草莓喜获丰收,不仅收回了投资,而且狠狠地赚了一笔。 镇商会的无私帮扶,不但改变了一个企业的命运,还提升了商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缘缘门业落户双八镇时,是个污染严重的企业。它在生产时,释放出来的油漆味,隔着一、二里地还刺鼻。区、镇环保部门多次查封该工厂,勒令它停业整改。 为了补齐缘缘门业环保短板,助力它快速走出困境,镇商会借助异地商会的力量,从潮州请来环保技术专家,并帮他找到绿色、环保原材料,——像两枚螺丝钉一样,缘缘门业往工厂里一拧,机器又可以快乐地运转了。 返乡创业人才,缘缘门业总经理张志强激动地拉着镇商会会长刘凯的手说:“是商会让他的企业走上了持续性、规范化发展之路。我要好好谢谢你们!”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