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9-02-20
2019-02-20 第08版:八版 【字体】大 |默认 |

黄河小渔村“钓”起新生活

作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663
    春节期间,养殖户吕建军每天都要到鱼塘去转转。鱼塘已结冰,他在鱼塘边行走,仔细观察鱼塘冰面的清洁度,有积雪、尘土或垃圾就及时清除。
    吕建军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树林召镇东海心村村民。
    2016年,吕建军看见村里兴起了养鱼产业,他便在自家的盐碱地上挖鱼塘养鱼。“刚开始养殖时最难熬,由于没有经验,也掌握不好养鱼技术,第一年鱼死了一大半。”吕建军说。
    2018年,村里的养鱼协会对吕建军进行了技术指导,帮扶单位还帮他联系销路,他养的5000斤鱼全部售出。“去年,我卖鱼挣了2万多元,摆脱了贫困。”吕建军说。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昔日贫困村已成为黄河上的一个以养殖鱼为主产业的渔村。
    东海心村村主任高瑞平说:“现在利用盐碱地养鱼,一亩鱼塘能收2000斤鱼,1斤鱼三四元,一亩鱼塘收入最少5000元。养鱼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村民不仅养鱼卖鱼,有一部分村民还依托当地的养鱼产业开餐饮店,办休闲垂钓中心,将养鱼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建成了集养殖、餐饮、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年均接待20多万人次。
    去年,高瑞平将1个8亩的鱼塘改造成垂钓鱼塘,在鱼塘上架桥,可以同时容纳140人进行垂钓。“周边城市的垂钓爱好者,每年夏天到这里垂钓。”高瑞平说。
    近年来,还有村民创新养殖方式,养虾和蟹,将养殖品种增多。“3月,土地解冻,我们就要开始清理鱼塘淤泥,4月时下鱼苗,再试着放一些新的品种,争取9月份时收获更多的鱼。”吕建军说。(丁铭魏婧宇哈丽娜)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